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二二年二月第一百八十七期) - 文章二

气候变化与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邓绍平博士报告

气候变化为食物安全领域带来了新挑战。粮食及农业组织已提出,必须充分关注如何因应极端天气事件所引起的情况确保食物安全和做好准备,而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亦有所提高。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减轻这些事件所带来的食物安全风险。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食物安全事宜

气候变化对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有多方面不同的影响。一项环境条件已足以对不同的污染物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举例来说,当气温上升,便会增加食源性微生物的生存机会,以及改变化学污染物产生的模式(见图3)。

图3: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食物安全(参考来源:粮食及农业组织)

食源性病原体及寄生虫

极端气温、降雨及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食源性病原体寄生虫的地理分布和持续存活。举例来说,由沙门氏菌及弯曲菌引起的感染与气温上升有密切关系。弧菌则是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产时引致感染的主要食源性病原体,有时更会致命。海水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有利于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传播,导致产蠔地区回收生蠔的情况更为常见。

霉菌毒素

随着气温较冷的区域变得较暖,因而更有利于农业运作,农业害虫及有害的真菌找到了新的家园。黄曲霉毒素曾被认为只会肆虐于热带地区,但现已扩展至其他地理区域及地区。贮存及运输基建不足,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了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生长和传播的风险。

有害藻华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固有部分,但由于气候变化引致海面温度上升,造成藻华更频繁地出现。这些藻华有可能阻挡所有其他海洋植物及生物接触阳光。当藻华死亡和分解时,会耗尽水域内的氧气供应,使水域不适合其他生物生存。此外,某些藻类会产生对鱼类、贝类、海洋动物及鸟类有毒的毒素。当摄入后,这些藻类毒素可在鱼类及贝类体内累积,导致人类进食后出现中毒症状,例如由雪卡毒素引起的雪卡毒中毒,这是太平洋地区的一个主要食源性问题。

食物链中的环境污染物及化学物残余

鱼类中的甲基汞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甲基汞对人类的神经、免疫及消化系统具有毒性,还会对儿童在胎儿及早年发育的阶段构成威胁。海洋暖化会促进汞的甲基化,其后被鱼类及海洋哺乳动物吸收,因而增加人类的摄取量。在陆地上,暴雨会令周围地区受到各种有害金属的污染,危及食物及食水的品质。此外,土壤温度升高,可促使植物吸收更多有害金属,例如稻米中的砷。降雨模式转变和气温上升,亦可促使农作物害虫及人畜共通微生物进入新的地域,导致食物中过度使用除害剂及兽药。

由于食源性疾病种类繁多,加上气候变化对发生这些疾病的影响,各方持份者必须合力确保食物安全,这需要食物业遵循良好作业指引和建立有效的食物安全制度,以生产安全的食品,也需要食物安全专家管理气候变化下的食物污染风险。对于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障食物安全,消费者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了「食物安全五要点」,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为从农场到餐桌应对食源性疾病提供了以实据为本、清晰而简单的讯息。为了让消费者在可持续的食物系统中选择健康的食物,有赖各方的同心协力,包括政府机构、农产食品业、消费者组织、传媒、教育工作者及科学界。食物安全中心会继续监察市面上食物中的污染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