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二年五月第七十期) - 焦點個案

追 蹤 膳 食 中 的 鈉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科學主任林伏波博士報告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二日,有報章引述本港一大學的報告,指港人的鹽分攝取量每日達十克,較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的每日攝取限量超標一倍,中風風險亦因而大增。從膳食中攝入鈉真的是無可避免的嗎?

鈉在食物中無處不在

食物中天然含有鈉,即使是那些嚐不出鹹味的也不例外(例如開水、牛奶、魚類和蔬菜等)。鈉可作為調味料,食鹽固然含鈉,就連佐料及各種加工食品,由鹹味小食、罐頭魚或罐頭肉,以至早餐穀類食品等都離不開鈉。鈉還出現在食物添加劑中,例如常用作醃製肉類或香腸的防腐劑硝酸鈉,還有中菜或其他菜餚常用的谷氨酸鈉(俗稱"味精")。方包也有用鈉來增加其味道和口感。


一碟約800克的味菜排骨炒麵(約含3680毫克鈉,資料來源:營養資料查詢系統)加一杯約240毫升的預先包裝蔬菜汁(每100毫升含20至200毫克鈉,資料來源:各品牌的營養標籤)共含有3700至4200毫克鈉,約9至10克鹽。

減少鹽份攝取量─不可能的任務?

鈉不但是維持人體體液平衡所必需的元素,其衍生物更能令食物美味可口,促進我們的食欲。但攝入過量的話,可引致高血壓及其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健康後果。世衞在二零零三年已呼籲採取行動,把鈉攝取量限制在每天不多於2000毫克,以減少罹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

對已習慣偏鹹的人士來說,既要減鹽又要不損食欲,的確不是易事。幸而,只要逐步減少,味蕾自會慢慢適應新口味。澳洲一份關於麵包中的鈉含量的研究報告提到,一間醫院在六個星期裡把麵包裡的鈉含量逐漸減少了25%,病人全都沒有察覺到。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國早已提倡逐漸減少食物的鈉含量,並就各食物類別訂定了減鈉目標。

在本港,政府把營養資料標籤制度成文立法,以提高市民對飲食中攝入鈉及其他營養素的意識。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在二零一零年七月實施後,所有預先包裝食物均須在營養標籤上標明鈉含量。"無鹽"及"低鈉"等營養聲稱也從此受到監管。為配合該制度的推行,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大力推廣活用營養標籤,以及世衞有關每日最多只攝取5克鹽(或一茶匙鹽)的指引。

為進一步促進降低食物中的鈉含量,中心在諮詢業界後,草擬了一份指引,鼓勵業界生產鈉含量較低,較健康的食物。指引中有三大建議:首要的是,在不影響食物品質的原則下,採購或研發鈉含量較低的配料或製造食物新配方;其次,用香草和香料等其他佐料代替鹽/鈉;最後,調整產品包裝大小,使消費者每次攝入的鈉分量得以減少。這份《降低食物中鈉含量的業界指引》預計可於二零一二年年內發布。

坐言起行

市場一向都以消費者的喜好為依歸。如果大家都捨鹹而寧取食物的原味,業界自然會積極研發低鈉的新配方去製造食物。只要注意並限制每天的鹽攝取量、在食用罐頭或鹽醃食品前先用水沖洗,以及外出用饍時,要求少鹽或"走鹽"的菜餚,便能立刻減少鈉的攝取量。

為方便市民追蹤自己的鈉攝入量,中心推出了一個名為營計寶的手機應用程式。營計寶有多種功能,包括估計使用者攝取了多少營養素,建立個人食物資料庫,還可以與其他用戶交換食物資料庫內的食物資料。至於新鮮或其他非預先包裝食物,市民可透過中心網頁上的營養資料查詢系統查詢其營養成分。

注意重點:

  1. 過量攝入鈉,可引致高血壓,進而引發心臟病和中風。
  2. 無論體重多少,鈉的攝入量每日應少於2000毫克 (相當於5克或一平茶匙鹽)。
  3. 逐步減低食物中的鹽,能讓消費者易於接受。

給消費者的建議

給消費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