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員除了要遵守 基本衞生條件 外,亦應對燒味、鹵味及其處理過程的特點等因素有所認識,才可提升燒味、鹵味食用安全的水平。以下提供的參考資料,將有助從業員找出及控制售賣燒味、鹵味過程中出現的危害,達到預防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效果:

燒味、鹵味及其售賣過程的特點

燒味

燒味(例如:燒肉)、鹵味(例如:鹵水鵝)通常都經過高溫處理(中心溫度達攝氏75 度或以上),以消滅食物內的細菌。故從微生物角度而言,剛經過高溫烹調製成的燒味、鹵味都是安全的。但大部份燒味、鹵味食品都是含高蛋白質的肉類或家禽,它們為病菌提供了快速增長的條件。

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燒味、鹵味有不同的特點,例如白切雞一般較燒肉含較高的水份及較低的鹽份。因此,病菌在這些食物上生存/生長的能力亦有所不同。在一般情況下,病菌在含高水份及低鹽份的食物中較容易生存及生長。從業員在處理這類燒味、鹵味時應倍加留意。

雖然在製造燒味、鹵味的過程中,高溫已將病菌消滅,但燒味、鹵味成品通常會經人手重複處理(例如:擺放、斬切等),增加了食物受病菌污染的機會。此外,傳統上,燒味、鹵味會被放置在室溫環境下擺賣(在夏日,室溫可達至攝氏30 度或以上),若處理不當,病菌便會快速地增長,大大增加了引致食物中毒的機會。

與燒味、鹵味有關的病菌及其傳播途徑

最常在燒味、鹵味發現的病菌包括: 沙門氏菌 金黃葡萄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 李斯特菌

沙門氏菌

金黃葡萄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

李斯特菌

有關病菌的傳播途徑

有關病菌的傳播途徑

進食燒味、鹵味而引致食物中毒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因進食了燒味、鹵味而可能引致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可歸納為兩大類:

( 甲) 燒味、鹵味受病菌污染

( 乙) 病菌在燒味、鹵味中殘存或生長(與時間/溫度控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