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八年一月第一百三十八期) - 焦點個案

嬰兒配方奶粉非無菌

- 沙門氏菌不能有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傳達組
科學主任莊梓傑博士報告

背景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法國爆發涉及飲用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兒感染沙門氏菌個案,以致涉事公司的相關產品必須回收。在確定有關產品有在本港出售後,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已指令業界回收。本文會討論嬰兒配方奶粉出現的致病菌,以及有關安全配製嬰兒配方奶粉的建議。

與嬰兒配方奶粉有關的致病菌

多年前,嬰兒配方奶粉相關的食物中毒爆發個案備受國際關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糧農組織/世衞)舉行專家會議,評估多宗嬰兒配方奶粉導致嬰兒患病個案涉及的特定微生物。結論確認受克洛諾菌屬(前稱阪崎氏腸桿菌)及沙門氏菌污染的嬰兒配方奶粉,是令嬰兒受感染的媒介及源頭。事實上,克洛諾菌屬及沙門氏菌均能夠長時間在乾燥環境(例如乾製食品及食品加工處理環境)下生存。有些個案亦確定嬰兒配方奶粉本身被這些微生物微量污染。

嬰兒配方奶粉並非無菌產品

一些人可能以為嬰兒配方奶粉是無菌產品,但現有科技仍無法生產無菌的嬰兒配方奶粉。一般而言,嬰兒配方奶粉是按三種生產工序製造:濕法生產工序、乾法生產工序及乾濕法複合生產工序(見圖)。液態奶類可透過在容器進行熱處理消毒(即經消毒的奶類);又或透過持續流動系統進行熱處理,再以無菌方式注入已消毒的容器(即超高溫法處理的奶類)。與液態奶類不一樣,嬰兒配方奶粉須在乾燥狀態下生產,而生產過程涉及在不是無菌的情況下把配料成分進行乾燥或乾燥狀態下混合,並可能添加不耐高溫的配料。此外,由於在乾燥環境中細菌通常更耐熱的特性,故難以在這類製成品中完全消滅活致病菌。

各類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工序的簡化圖。

嬰兒配方奶粉在生產過程中受污染的源頭較可能與加工處理的環境、設備及原材料出現的微生物有關。在濕法生產工序及複合生產工序中,熱處理步驟通常會令有關的致病菌數量大減,故一般會視作製造產品的控制重點(CCP)。因此,如有製成品受污染, 很大可能是產品在乾燥後及後段的加工處理步驟期間受加工處理環境及/或設備污染所致。另一方面,在乾法生產工序及複合生產工序,乾燥狀態配料的微生物質素須符合製成品的要求,因為各種粉狀配料在混合期間或之後均不再有減少微生物的工序。因此,混合的步驟應在嚴格的衞生環境下進行,以避免受污染。為減低在各種生產工序中出現交叉污染,製造商應推行持續的微生物監察計劃,監察廠房進行乾燥、混合及包裝步驟的四周環境, 以及與食物接觸的表面/設備。

有關沖調嬰兒配方奶粉的建議

雖然嬰兒配方奶粉並非無菌產品,在打開包裝後亦可能會受污染,但在餵哺前妥善沖調可減低出現微生物危害的風險。糧農組織/世衞建議,嬰兒配方奶粉應以不低於攝氏70度經煮沸的水配製,以便能有效消滅活致病菌(包括沙門氏菌)。沖調好的奶應冷卻至可餵哺的溫度,然後立即飲用。沖調好的奶若未能在兩小時內飲用,便應倒掉。對於高風險嬰兒(包括未滿兩個月、早產、出生體重不足(少於2.5公斤)及免疫力較弱的嬰兒),如未有以母乳餵哺,如情況許可,照顧者宜選用經商業無菌處理的液態嬰兒配方。

中心所採取的行動

在接獲歐洲委員會的通報,指涉事產品曾進口香港,中心已指令有關進口商將涉事批次產品停售及下架,並回收相關產品。

注意事項: 

  1. 嬰兒配方奶粉並非無菌產品,可能受致病菌污染,導致嬰兒患上嚴重疾病。
  2. 嬰兒配方奶粉應以不低於攝氏70度經煮沸的水配製,以便能有效消滅活致病菌(包括沙門氏菌)。
  3. 製造商及照顧者均須採取控制措施,盡量減低微生物風險, 確保嬰兒配方奶粉適宜飲用。

給照顧者的建議

給製造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