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一年三月第五十六期)-焦点个案

二零一零年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回顾

食物安全中心
食物事故应变及管理小组

刘明昊医生

引言

本文将会提供最新的二零一零年有关食肆/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概况,并撮述当中的重大事件。

兴本港食肆及食物业相关的食物中毒事件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的职责包括调查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二零一零年,中心接获卫生署转介279宗食物中毒个案,受影响人数共910人(见表一)。在调查过程中,中心人员会查明成因,追查怀疑有问题食物的来源,并向食物从业员提出有关食物、个人及环境卫生的忠告。

自二零零六年起,食物中毒事件总数持续下降。正如图一所示,下降趋势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减少所致。

表一:2006-2010年中心接获转介的有关食肆/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
表一: 2006-2010 年中心接获转介的有关食肆/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

图一: 2006-2010 年有关食肆/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数目及受影响人数
图一:2006-2010年有关食肆/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数目及受影响人数

病原体及成因

在已证实和怀疑个案的病原体方面,最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约占整体事件数目的78%;其他病原体包括生物毒素(12%)、病毒(5%)及化学物(5%)(见图二)。有关数字与过去四年大致相若,惟生物毒素一项除外。二零零六至零九年,生物毒素只占整体个案的6%,但去年则由于爆发较大型痲痺性贝类中毒事件而占12%。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葡萄球菌仍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三个原因,占整体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90%。

图二: 2010 年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病原体种类 *( 按百分比划分 )
图二:2010年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病原体种类 *(按百分比划分)
注:*有关数字包括已证实和怀疑个案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当贮存熟食和被食物从业员污染是二零一零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最常见成因(见图三)。

图三: 2010 年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成因
图三:2010年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成因
注:一次食物中毒事件可有多于一个成因

两宗大型食物中毒事件

有关带子的痲痺性贝类中毒

二零一零年五月,中心接获14宗痲痺性贝类中毒事件报告,共29人受影响。患者在家中进食带子后出现神经系统和肠胃相关的症状。带子是在本港九个不同街市内的海鲜档购买。中心人员在零售和消费层面采取管制措施,劝谕有关街市的所有海鲜档自行停售怀疑的贝类海产,而卫生署则呼籲市民切勿进食带子。由于采购记录不齐全,故未能查出有关带子的确实来源。中心其后再没有收到新的个案。

有关斋卤味的食物中毒事件

二零一零年六月底,中心接获26宗有关斋卤味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共83人受影响,全部与进食九龙某斋馆外卖部的斋卤味有关。患者的粪便样本经化验证实含副溶血性弧菌,此细菌通常与海产有关。虽然在不同批次的食物样本和环境样本进行的食物中毒病原体检测全部及格,但相信问题食物可能受海产污染。此外,问题食物亦曾长时间在不当温度下存放。有关食肆自行暂停营业,以便进行全面消毒,又在重新出售斋卤味前检讨斋卤味的配制程序和推行食物安全计划。

结语

有关食肆及食物业的食物中毒事件数目已连续五年下降。《食物安全条例草案》现正由立法会审议,当中规定食物商须备存发票,我们预计这项规定能协助当局在日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有效追查食物来源和采取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