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零七年六月第十一期)- 焦点个案

痲痺性贝类中毒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郭丽仪女士报告

背景

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七日,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宣布,从某街市抽取的一个扇贝样本验出高水平的痲痺性贝类毒素。中心认为有关毒素水平对健康造成影响的风险偏高,遂建议市民暂时停吃扇贝,并立即加强监察工作,追查问题扇贝的来源。随后的抽查和化验工作显示,再有七个扇贝样本验出含痲痺性贝类毒素,全部属于同一品种(虾夷扇贝),毒素含量由每100克1 120至2 560微克。另外有四个属于不同品种的扇贝样本及五个带子样本均取得满意的化验结果。其间,卫生防护中心亦接获与进食扇贝有关的怀疑痲痺性贝类中毒个案。

插图﹕验出含高水平痲痺性贝类毒素的扇贝

贝类及其他海产中的痲痺性贝类毒素

痲痺性贝类毒素属于四氢嘌呤类,约有20多个不同毒性的相关种类,当中以石房蛤毒素的毒性最强。痲痺性贝类毒素由某些品种的微藻类所产生。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微藻类可迅速生长,造成藻类暴发性地大量繁殖(海水因满布藻类而变色,故俗称"红潮")。如有关品种的藻类会产生毒素,以滤食为生的双贝类(例如扇贝、带子、青口、蠔、蚬和蛤)吃下这些在受影响海水中的藻类便会受污染。

双贝类虽然较能抵受痲痺性贝类毒素的毒性影响,但会把毒素积聚在组织内。贝类积聚毒素的速度、毒素留在贝类体内的时间长短及毒素在贝类组织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贝类的品种及当时的环境条件。部分贝类品种可在长达数周至数月后仍然有毒。痲痺性贝类毒素在受污染贝类的内脏含量一般较高。

现时既无已知是安全、快捷及符合经济原则的方法消除活的受污染贝类海产中的毒素,亦无可靠的快速测试确定贝肉是否含痲痺性贝类毒素。因此,各类藻类毒素监察计划在世界各地广泛推行,作为贝类中毒预防措施。这些计划监察贝类捞捕区或养殖区内有否出现可产生毒素的藻类及贝肉中的毒素。中心在二零零四至零六年间进行的恒常监察计划,已就1 300多个软体贝类动物样本进行痲痺性贝类毒素化验,其中有5个属于不满意样本。

除了双贝类之外,痲痺性贝类毒素会透过海洋食物网积聚,并可存在于腹足类动物(例如蛾螺和鲍鱼)、甲壳类动物(例如蟹和龙虾)及鱼类(例如鲭鱼和河豚)内,但这些海产受污染的报告较双贝类为少。

痲痺性贝类毒素对健康的影响

可引致中毒的痲痺性贝类毒素水平因人而异,差别甚大,这主要因为每个人的敏感程度有别。根据文献记载,令人出现痲痺性贝类中毒症状的毒素分量可低至120微克,此外,亦有指毒素分量超过1 000微克才会令人出现这些轻微中毒症状。

痲痺性贝类中毒症状主要与神经系统相关,通常在进食贝类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初期症状包括刺痛、口部及四肢痲痺、头痛、晕眩及肠胃不适。在大多数的病例中,症状会在数日内完全消退。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吞嚥及发音困难、瘫痪、呼吸停顿,甚至死亡。由于现时并无解毒剂可消解痲痺性贝类毒素,因此,向病者提供的临床疗法均属支持性质。

本港不时发生零星的痲痺性贝类中毒个案。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资料,在二零零五、零六及零七年(截至零七年六月六日),分别有42宗、3宗及5宗痲痺性贝类中毒个案,受影响人数分别为70人、5人及9人。

减低贝类中毒风险的措施

有毒贝类在外貌、气味及味道上与没有受污染贝类并无分别。痲痺性贝类毒素非常耐热,不能透过一般家居烹调或蒸煮消除。此外,这种毒素可溶于水,可能会溶于烹调的汁液内,令汁液毒性甚高。

市民应在烹煮前先除去贝类的内脏及生殖腺(请参考插图),每次进食较少分量,并避免食用烹调汁液。如进食贝类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求医。

插图 ﹕扇贝 的内部构造

业界应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贝类,并保存良好的记录制度,以便在有需要时有助追查来源。

更多资料

读者可透过下列网页取得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