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五年九月第一百一十期)- 焦点个案

氰化物与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朱源强先生报告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二日,天津一个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发生大爆炸,市民担心当地的空气、水和食物会被这些化学品,尤其是氰化物污染。本文将就食物中的氰化物,其安全性及规管情况作一探讨。

食物中的氰化物

氰化氢(一种无色气体)和氰化钾(一种固体)都是常见的氰化物。当氰化氢溶于水时称为氢氰酸。氰化物会由自然过程(如火山、山火及微生物活动等)及工业活动(如电镀、冶金、纺织品及塑胶生产等)进入空气、水和土壤。

氰化物很少留在水和土壤中,原因是大部分液态氰化物在酸碱度低于9.2时都会挥发成氰化氢,另外有部分会被微生物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化学物(如二氧化碳和氨)或与金属形成复合物。氰化物对植物有毒,但目前对植物摄入氰化物的情况所知不多。氰化氢是弱酸,当蔬果湿润的表面留有大量氰化氢时,会对蔬果造成腐蚀、凋萎和变色,令产品的卖相欠佳。

氰化物在环境中的去向简图

氰化物在环境中的去向简图

含氰化物的物质天然存在于2000多种植物中,其中有些是食用植物,例如竹笋、木薯及苹果、杏、梨、李子(布冧)、梅、樱桃、桃等的种子和果核。在这些植物中,氰化物通常与糖分子结合,并以氰甙的形式存在。氰甙本身可说是没有毒性的,不过无毒的氰甙在肠道中会被分解为有毒的氰化氢。儿童是较易受影响的一羣,他们只须咀嚼几颗这些植物的种子,便可能会中氰化物毒。用沸水彻底烹煮含氰甙的植物,可有效地降低毒素。

氰化物捕鱼法:

使用氰化物捕鱼在大部分国家是违法的,但在一些地区仍然禁之不绝。潜水员把氰化物喷进珊瑚礁丛中,令鱼失去知觉而被活捉。捕获的鱼主要供应给水族馆,部分成为人类的盘中餐。虽然没有证据显示食用以这种方法捕获的鱼会中毒,但使用氰化物捕鱼会杀死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并对珊瑚礁造成严重损害。

极小量的氰化物就能令生物中毒,据文献记载鱼是对氰化物最敏感的海洋生物。不过,水中的氰化物可能因为迅速转化的关系,不会在生物(包括鱼)体内积聚。引致家畜氰化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吃了含氰甙的植物。欧洲食物安全局指出,只要动物不是氰化氢中毒,肉类、蛋或奶类中的氰化物含量应是极小的。

对健康的影响

氰化物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对人类和动物有害。人类氰化物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噁心、头痛、头昏眼花、心搏徐缓、抽搐、呼吸衰竭,最终可导致死亡。短期症状通常于吸入氰化物或吃下含氰化物的食物后数分钟内出现。

规管情况

食品法典委员会对木薯粉和加里(英文名称为gari,一种用木薯粉制成的非洲食品)中氢氰酸的最高限值分别为每公斤10毫克及每公斤2毫克。在欧盟,氢氰酸在鸟结糖和杏仁糖膏中的最高准许含量是每公斤50毫克;酒精类饮品是每公斤35毫克;罐装核果则是每公斤5毫克。本港法例对食物中的氰化物并无明文规定,不过,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物必须适宜供人食用。

中心采取的行动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一直就天津爆炸事故与内地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天津的供港注册农场自今年年初起并无蔬果或活生水产到港。中心资料显示,天津自爆炸事故后并无向本港供应牛只。为释公众疑虑,中心已抽验天津邻近地区出产的20个供港食品样本(包括蔬菜和水果),所有样本均不含氰化物。

注意要点

给业界的建议

  1. 密切留意有关食物安全的讯息,并向可靠的来源采购食物和配料。
  2. 确保所出售或进口的食品适宜供人食用,并符合本港法例标准。

给市民的建议

  1. 保持均衡饮食,以免因偏食几类食品而过量摄取有害的物质。
  2. 小心处理含氰甙的食用植物,以减低中毒风险:
    1. 把含氰甙的植物(如竹笋)切成小块,并以沸水彻底烹煮;
    2. 切勿进食或咀嚼苹果、杏、梨、李子等水果的种子和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