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广播站

专题特写

烧味与食物安全

二零二三年六月,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调查连串涉及进食烧味的食物中毒个案。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涉事食物为烧味菜式,而引致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怀疑是沙门氏菌。处理烧味的相关厨房被发现有卫生和食物处理欠佳的问题,包括过早配制烧味、长时间存放在危险温度范围、烹煮温度不足和与生的食物交叉污染。

图1:妥善制作和出售烧味的例子

烧味中常见的病原体

过去发生的烧味食物中毒个案与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有关。沙门氏菌会在吃进体内6至72小时后引致肠胃不适,症状包括噁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发烧和头痛等。虽然健康人士的感染症状通常会自行消退,但对高危人士来说则有可能致命。沙门氏菌存在于受污染的水、泥土、食物接触面和手部,以及动物和人类的肠道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受污染的水传播。屠宰的过程也有可能污染肉类。 

金黄葡萄球菌则常见于人类的毛发、皮肤、鼻腔、喉咙和伤口。金黄葡萄球菌通过食物处理人员双手接触污染食物,尤其是在烹煮完成后。若在烹煮后斩件加上长时间在室温下贮存,金黄葡萄球菌便可倍增,并产生耐热的毒素。

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的细菌

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的细菌不一定是病原体,也可以是在人体内与人类共生的细菌,若不注重食物和手部卫生,便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或与人类共生的细菌无异,同样可污染食物。虽然感染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的细菌可以毫无病征,但微生物仍能通过基因突变或微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而自动产生耐药性。“食物安全五要点”所提供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方法,同样能有效减低感染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的风险。

应对烧味的食物安全问题

尽管彻底煮熟食物能轻易消灭病原体,部分常见的不当做法可引致烧味受污染。

  1. 风干过程不卫生,即环境不洁或风干时间过长可导致烧味受污染;
  2. 在烹煮后及接着包括展示、斩件和运送的处理工序中对烧味保护不周引致的污染;

  3. 设备不洁及个人卫生欠佳;

  4. 受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交叉污染;

  5. 过量制作以致已烹煮的烧味展示时间过长。

制作烧味的食物安全措施

制作
预先计划精准的制作过程,以免过量制作及延长已烹煮的烧味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每天分两个或以上的烤制时段,以配合午市和晚市高峰期的需求,从而减少存放的时间。放入摄氏4度或以下的雪柜或置于流动自来水下解冻肉类。切勿把肉类置于室温下解冻。

制作后的处理工序
划定一处洁淨和远离生的食物的地方,专门用作放置冷却和包装已烹煮的烧味,并使用专用的工具防止交叉污染。保持该处清洁。车辆在运送烧味前,不应用以运送生的食物或化学品。把烧味盖好,同时预留足够空间,以免水分积聚。 

展示和出售
精准地计划制作过程,以减少展示时间。烧味应放在防虫和防尘的展示柜内陈列,柜内不可放置生的食物。不应堆叠烧味。如在室温下陈列烧味,应遵从“2小时/4小时原则”。烤好的烧味应在顾客购买时才斩件。烤好(尤其是已预先包装)的烧味若需存放在危险温度范围内,最好在斩件后两小时内售出。

注意事项:

  1. 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病原体自然寄生在多种动物体内,因此可存在于肉类和肉类制品中;
  2. 彻底煮熟食物能消灭多种病原体和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的细菌;
  3. 正确计划、制作和处理烧味,并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能预防微生物污染。

给业界的建议

中文版

食安仔教室

札幌病毒-致病近似诺如病毒

最近一宗涉及生蠔的食物中毒个案中,一名受影响顾客及一名曾处理生蠔的食物处理人员粪便样本验出札幌病毒。分类上来说,札幌病毒与诺如病毒属同科病毒。两种病毒均可引致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临床病征并无分别。在本文中,我们将加深对食物中的札幌病毒以及相关预防方法的认识。

札幌病毒

札幌病毒的命名源于1977年在日本札幌一家孤儿院爆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急性腹泻),此前也曾称为「类札幌病毒」。无论在本港以至世界各地,涉及札幌病毒的肠胃炎个案均没有诺如病毒引起的个案常见。卫生防护中心在回顾中指出,2017年院舍及学校自愿呈报的182宗急性肠胃炎个案中,涉及札幌病毒的个案仅占2宗(1.1%)。 

札幌病毒与诺如病毒相似,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及经由人与人接触(例如接触粪便、呕吐物或受汙染的物质/表面)、或由受污染的食物或食水传播。因此,在院舍环境中出现感染个案的情况并非鲜见。虽然目前并无有关札幌病毒的剂量反应研究,但相信与诺如病毒的感染剂量相约,只需小量病毒即可造成感染。

札幌病毒引致的肠胃炎

札幌病毒的病征通常会自行消退,患者会在两天内康复;病征、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视乎个人健康状况而定。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胃痉挛/腹痛、发冷、头痛、肌肉痛或疲倦。潜伏期通常为少于一天至四天。札幌病毒可以在症状消失后持续从体内经由粪便排放。 

不同年龄人士全年均有可能感染札幌病毒引致的肠胃炎,但零星个案主要在寒冷的季节发生。此外,比起较大儿童和成人,较年幼儿童感染札幌病毒的个案似乎较为常见。另一方面,札幌病毒引发的肠胃炎曾在多种高危人士聚集的场合如幼儿中心、幼稚园、护养院及学校发生,大多涉及人传人。

食物中的札幌病毒

札幌病毒可存在于贝类水产或水中环境,源自排放到环境中的人类粪便。蚬和蠔只以及河水和废水中皆曾检测到基因与临床分离菌株完全一样的札幌病毒 ,相信札幌病毒可经由贝类水产传播,跟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似。因此,预防诺如病毒的措施对札幌病毒同样适用。 

由于蠔只以鳃过滤大量海水来进食,因此若生长于受污染水域,便容易受到污染。要减低感染札幌病毒的风险,蠔只与其他双贝类海产应彻底煮熟,即烹煮至中心温度达摄氏90度并维持90秒。以下是一些蠔只烹制方法所需时间的建议: 

高风险人士(长者、幼童、孕妇和免疫力较弱的人)应避免进食生蠔 。 

食物处理人员也有可能成为污染源头,因此个人卫生很重要。如厕后及处理食物前应以流动的自来水使用肥皂彻底洗手20秒。此外,有呕吐或腹泻征状的食物处理人员不应处理食物,直至症状消失至少两天后,并应该求医。

图:生蠔受病原体污染的风险高,食物处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食物安全措施。

在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确保食物安全

香港经常会遭遇热带气旋和风暴潮带来的恶劣天气和极端情况,特别是在夏季,可引致水浸和停电。市民或会囤积食物以应对这些紧急状况的同时,水浸和停电可能令食物置于不当的贮存环境中,引致食物变坏和受到污染。本文将讨论预备贮存食物的策略,并会阐述面对水浸及停电时保障食物安全的步骤。

明智地计划并贮存适量食物

部分人或会考虑在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来袭前购买并贮存多于所需的食物。食物必须适当贮存以防变坏,较可取的做法是只买所需的分量。购买前,预备一份菜式及食材清单,并预留足够的贮存空间。不要购买到期日快到或已过的食物。 

购买后,食物应按照贮存指示存放,例如放入摄氏4度或以下的雪柜冷冻或冷藏于摄氏-18度或以下。熟食和易腐坏的食物如鲜肉和家禽、水产及奶类须在2小时内放进雪柜。生的食物应与即食食物或熟食分开存放在有盖或密封的容器内,以防止生与熟的食物接触。不要贮存过多食物于雪柜内,以保持冷空气流通畅顺。可在室温贮存的食物应存放在阴凉位置。

水浸后挽救食物-安全吗?

所有因为停电而未能妥为冷冻或冷藏的易腐坏食物均应丢弃。水浸期间,食物可能会被洪水淹浸。洪水可能带有致病菌,能污染食物。因此,重要的是切勿进食任何曾被洪水淹浸但并非以防水容器包装的食物。所有非预先包装的食物,以及不属防水包装的食物如果已被洪水浸过,都应弃掉。只有商业生产的双缝盖金属罐及杀菌软袋才属防水包装的食物,经彻底清洗、消毒和加上标籤后可以挽救。任何有不寻常的气味、颜色或质感的食物均应丢弃。

图1:可以挽救和不可以挽救的食物例子

水浸后如何清洗和消毒用具?

可能接触食物的容器和餐具若以防水物料制造,在彻底清洗和消毒后可再次使用,包括金属平底锅和瓷碟,可以肥皂和水清洗,然后冲洗。已清洁的用具应放在清洁的水中煮沸或以1:99的稀释家用漂白水浸泡15分钟消毒,然后风干。如砧板等木制及胶制用具被洪水浸过,便无法安全清洁,应将之弃掉。

停电期间保持食物安全

大部分雪柜和冰格均没有后备电源,在电力中断后便会停止冷空气循环,有可能令食物置于不安全的温度。停电前在雪柜内备有冰垫、冰块及干冰,有助在安全温度贮存食物较长时间。在雪柜内放置温度计显示温度,能有助事后判断存放的食物是否仍可安全食用。如没有温度计,我们仍可计算断电的时间来协助我们判断所存放的食物是否仍然安全。保持雪柜及冰格的门关闭能维持低温。若门没有打开,冷冻柜可安全保存食物2至4 小时;半满和全满的冰格则可分别保存24小时和48小时。 

在电力恢复后,应立即查看雪柜和冰格的温度,并检查容易腐坏的食物如鲜肉和家禽有否置于摄氏4度至60度的危险温度范围。对于存放在危险温度范围的高危食物,应遵从2小时/4小时原则。部分冷藏食物或仍有冰晶,可以再安全冷藏或烹煮,然而,即使雪糕感觉像冷藏下般冰冷,仍然应该丢弃。切勿以试吃来判断食物是否可供安全食用,因为即使食物已经变坏,也未必会有不正常的味道或气味。

图2:恶劣天气和极端情况前、水浸后和停电后的食物安全提示

在恶劣天气和极端情况下确保食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除了预备食物库存外,业界和市民应做好应对水浸和停电的准备。食物业经营者应确保食物适宜供人食用,并弃置变坏的食物。市民应小心分辨可以挽救的食物,并在食用前加以正确挽救。

食肆现场

保障食物安全:正确进行冷却、解冻和翻热

细菌在天气较为温暖的夏季会迅速滋长,食物中毒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在配制食物的各个阶段(包括冷却、解冻和翻热)中妥善控制温度,对预防食物中毒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阐述市民和食物业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食物安全概念,包括危险温度范围、正确的冷却技巧及解冻和翻热的要点。

什么是危险温度范围?

危险温度范围指细菌可在食物中繁殖迅速的温度范围,而令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的温度范围。一般而言,此范围介乎摄氏4度至60度。有害细菌可在置于危险温度的食物内滋长,这些细菌偶尔能产生耐热的毒素,即使翻热也不能把这些毒素消除。因此,尽量缩短食物存放在危险温度范围的时间,对预防细菌繁殖、孢子萌发及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耐热毒素产生十分重要。迅速冷却食物并在冷却后存放在适当的温度,可减低食物安全风险。

冷却食物-行动要迅速

配制好的食物若不会立即进食,便应妥为冷却。正确的冷却方法能减少食物暴露在危险温度范围的时间,从而降低滋生细菌的风险。一般来说,可采用二段冷却法冷却食物。首先,把食物在2小时内从烹煮的温度冷却至摄氏20度,然后再在4小时内用雪柜把食物由摄氏20度冷却至摄氏4度(图1)。要加速冷却的过程,最好把食物切成较小的块件或放到有盖的浅盘内摊开,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部分食物业经营者或会选择使用专门的设备如急速冷冻柜,把热的食物在1.5小时内快速冷却至摄氏4度或以下的安全温度。急速冷冻完成后,应把食物放进雪柜冷冻或冷藏。

图1:二段冷却法和加快冷却的技巧

解冻-在安全温度解冻食物为佳

即使食物于摄氏0度或以下冷藏,部分存在于食物内的有害细菌仍有可能在不活跃的状态下存活。冷藏食物一旦解冻,中心温度便会上升,细菌便可再次变得活跃并开始繁殖。因此,正确解冻食物对防止滋生有害细菌相当重要。 

使用调教至摄氏0至4度的雪柜、流动的冷自来水或微波炉都可正确解冻食物。保持食物安全的最佳方法是在雪柜内解冻食物。若食物需要重新冷藏,应利用雪柜进行解冻,因为这样能保持食物在解冻的过程中完全离开危险温度范围。不要在室温下解冻食物,此举会把食物长时间暴露在危险温度,有利细菌滋长。

翻热-进食前的食物安全关键

翻热已烹煮食物应视作重新烹煮而非单纯加温。翻热食物时,应与烹煮一样,确保其中心温度达到至少摄氏75度,维持30秒,然后在摄氏60度以上的正确热存温度供应食物(图2)。食物翻热后应避免放进雪柜冷存,因为食物有可能暴露在危险温度过久,导致细菌滋生。应注意的是,切勿使用隔水保温锅或其他仅设计用作热存的工具加热食物。这种做法所需的加热时间或会太长,或加热的温度不够高,不足以确保食物安全。

图2:以适当温度翻热和供应食物

在配制食物的各个阶段中保持妥善温度控制,是确保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的冷却、解冻及翻热程序是减低食源性疾病感染必须的做法。在每个阶段均监察温度并保存适当的记录也很重要,因为这样做能确保在安全温度下配制食物,同时有助评估热存和冷却设备的性能,对保持食物安全水平尤为重要。向员工提供全面培训,让他们掌握各自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也同样重要。持续接受培训对提升安全处理食物的技能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安乐查饭+业界讲座+食安指引

安乐查饭:

安乐查饭 计画介绍

为了促进业界遵守「食物安全五要点」及良好卫生规范,在日常营运中做好食物安全工作,食安中心整合了现有的风险传达渠道,推出全新的「安乐查饭」食物业界沟通平台,以提供更实用的食安资讯,配合食肆营运上的需求。 

「安乐查饭」平台透过WhatsApp、电子邮件及专题网页等形式,向业界传达最新的食安讯息(包括食安指引及法例修订内容),并会因应食肆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发出警报,提醒业界须注意的事项,以免重蹈复辙,从而减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在「安乐查饭」计划下,食安中心将陆续推出新的专题网页和风险资讯交流平台,另外会为业界编订适切的教材,并为厨房职工提供不同的工作坊,以提高从业员的食安和卫生意识。欢迎业界人士扫瞄右边二维码,下载「安乐查饭」计划登记表格,适时接收最新的食安资讯。

中心动向

1. 食安中心举办传媒简报会公布预先和非预先包装食物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风险评估研究结果

食安中心于2 0 2 3年1 1月9日公布一项有关预先和非预先包装食物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风险评估研究报告结果。中心从五个食物类别(即油脂、人造牛油及涂抹酱、预先包装食品、即食食品和本地特色食品)中收集了149个样本,分析当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研究结果显示,149个样本中的143个样本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指引水平,每100克总脂肪含不超过两克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有六个样本含超过世卫指引水平的每100克总脂肪两克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 

有关研究报告的详情,可浏览以下网址或扫描旁边的二维码。
https://shorturl.at/uMWZ8

业界讲座:

2024年度食物业界讲座

食安中心将于2024年3月至10月期间举办2024年度食物安全讲座及「食品良好卫生规范」工作坊,向食物业从业员宣传处理食物的正确方法,务求透过饮食业积极参与,以及政府与业界通力合作,共同推广「食品良好卫生规范」,并推动业界在食物制造过程中实施「食物安全计划」,以提升食物安全水平。 

讲座以粤语进行,参加者会获发出席证书。 详情可留意食安中心网页的最新消息。
https://shorturl.at/txBOU

食安指引:

供生吃的蠔 - 给食物业的食物安全指引

蠔及其他贝类海产由于生长于水中和过滤水中微生物作食物,所以很易受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及诺沃克类病毒)污染。当进食了一些受病毒污染而未经煮熟的蠔,进食者便会受感染而引致身体不适。
保障食物安全,有赖食物业界、市民与政府三方面合作。食物业界有责任确保出售食物是适宜供人食用。为保障顾客的食物安全,食物业从业员要时刻保持警觉,在配制蠔(例如:炸蠔、薑葱蠔及砵酒焗蠔)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环境卫生、用具卫生外,从业员亦应紧记生蠔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有见及此,食安中心印制「供生吃的蠔 - 给食物业的食物安全指引」小册子,这份指引涵盖食物业界在生蠔选购、接收、贮存、配制和配送过程中的良好卫生规范以减低污染的风险,并提供安全的蠔只烹煮方法。
业界可以点击以下连结或扫瞄旁边的二维码于网上浏览或下载这份指引。

中心动向

1. 食安中心举办传媒简报会公布预先和非预先包装食物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风险评估研究结果

食安中心于2 0 2 3年1 1月9日公布一项有关预先和非预先包装食物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风险评估研究报告结果。中心从五个食物类别(即油脂、人造牛油及涂抹酱、预先包装食品、即食食品和本地特色食品)中收集了149个样本,分析当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研究结果显示,149个样本中的143个样本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指引水平,每100克总脂肪含不超过两克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有六个样本含超过世卫指引水平的每100克总脂肪两克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 

有关研究报告的详情,可浏览以下网址或扫描旁边的二维码。
https://shorturl.at/uMWZ8

传媒简报会由化验师(风险评估)施均乐博士(图左) 、顾问医生(社会医学)(风险评估及传达)张勇仁医生(图中)和高级化验师(风险评估)洪志达先生(图右)主持。

2. 食安中心举行大亚湾应变计划讲座

食安中心在2 0 2 3年1 1月23日联同各相关政府部门 (包括卫生署、机电工程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 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大亚湾应变计划讲座。讲座当日,各部门代表逐一讲解其部门的相关工作范围,包括核电生产、辐射监察、摄取辐射途径、食物进口监测、污染物及废物管理、辐射器材及防护装备监测等,让同事获得应变计划的最新资讯。

3. 为中文大学学士课程学生举办的简介会

一如既往,食安中心于12月4日,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社区健康理学士及公共卫生理学学士课程及的学生举办了一个简介会,介绍食物环境卫生署在香港食物安全监察及管制方面的工作,让同学对食安中心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协助他们谋划职业方向,在专业上寻求专业发展。

4. 食安中心举办「食物安全研讨会2023」

食安中心在2023年12月7日举办了「食物安全研讨会2023」,旨在让政府与食物业界人士有机会就本港当前的重要食物安全议题交换资讯和意见,同时亦鼓励食物业界精益求精,携手保障本港的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研讨会2023」食物安全专员  黄宏医生主礼致词

是次研讨会在香港科学园的高锟会议中心举行。包含了四个环节,分别是专家分享、管制措施及系统的执行、食物规例及指引及制作安全又健康的食物等等。研讨会分上午及下午进行,当中设有答问时段供出席的业界代表提问。

有关活动的详情,请浏览网址:
https://www.cfs.gov.hk/sc_chi/whatsnew/whatsnew_act/Food_Safety_Seminar_for_Trade_2023.html

5. 第八十三次业界谘询论坛

食安中心在2023年12月20日举办了第八十三次业界谘询论坛,议题包括处理即食食品的食物安全建议、预先和非预先包装食物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酸含量风险评估研究、食物内部分氢化油风险评估研究、粥的钠含量风险评估研究、给食品贸易商进口日本食品的进一步建议及食物检查证书及动物制食品卫生证书收费调整。等与业界交流意见。有关活动的详情,请浏览网址: https://shorturl.at/cmQ79

6. 食安中心参与第57届工展会宣扬食物安全

工展会是本港一年一度的大型户外展销嘉年华,第57届工展会于2023年12月下旬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一如以往,食安中心亦有参与今届工展会,藉此向公众宣扬食物安全信息。食安中心于2024年1月3日及4日一连两日在工展会设置摊位,派发食物安全宣传单张、小册子和纪念品,以推广食物安全。摊位吸引了大批巿民参观,十分热闹。

问问食安小队

梳乎厘班戟与沙门氏菌

本年八月中,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就多宗与进食来自一家本地餐厅的梳乎厘班戟有关的怀疑食物中毒个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涉及的病原体可能是沙门氏菌。调查时亦发现,制作梳乎厘班戟的过程有不当的情况,即混合蛋浆的贮存温度不当、没有妥为监控烘焙温度,以及在配制过程中使用未经巴士德消毒的有壳蛋。

进食未经煮熟蛋类菜式存有的风险
鸡蛋可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污染,若蛋类贮存不当,更会助长其繁殖。沙门氏菌能在未经煮熟的食物中存活,构成很高的食物安全风险,因为热处理不足,未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进食后或会引致食物中毒。除沙门氏菌外,未经煮熟的蛋类菜式也可能含有已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的细菌。

如何安全地贮存蛋配料和配制梳乎厘班戟?
食安中心的现场调查发现,涉事餐厅贮存以生蛋制成的混合蛋浆的温度高于摄氏10度,属于危险温度范围内(即摄氏460度)。食物存放在危险温度范围内,容易迅速滋生各种细菌。已开封的蛋粉应贮存在密封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雪柜应设有显示温度的装置,时刻检查并每天记录温度最少两次。如发现温度偏差多于摄氏1度,应尽快安排检查跟进。此外,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使用蛋配料,对保持蛋类菜式安全尤为重要。雪柜内未使用的蛋制品应以有盖容器分开贮存,预防交叉污染。

梳乎厘班戟的烘焙温度缺乏妥善监控,可解释为何在本个案中沙门氏菌等有害致病菌能够存活。要预防食物中毒,应把蛋类菜式彻底煮熟至中心温度达摄氏75度或以上或至蛋制品完全凝固。已煮熟的蛋制品在室温下存放得太久也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因此,热食应存放于摄氏60度以上,冻食应存放于摄氏4度或以下,并预先计划,以免过早烹制食物。

善用经巴士德消毒的蛋制品
选择安全的蛋配料是确保食物安全最重要的一步,建议使用经巴士德消毒的有壳蛋和蛋浆,因为巴士德消毒过程把蛋类加热至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防止变坏,延长保质期。巴士德消毒可减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配制无需彻底煮熟以达到理想质感的蛋类菜式时。最近发生与蛋制品有关的食物中毒个案清楚说明,使用未经巴士德消毒的有壳蛋配制此等蛋类菜式的风险。备用的经巴士德消毒蛋制品应以密封的容器贮存在雪柜内,使用时只取出所需分量。经巴士德消毒的蛋制品应即日用完,不应将新旧配制的蛋制品混合使用。

注意事项:

给业界的建议

增值小测试

  1. 以下那一个做法会引致烧味受污染?
    1. 风干过程不卫生,即环境不洁或风干时间过长
    2. 在烹煮后及接着包括展示、斩件和运送的处理工序中对烧味保护不周
    3. 受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交叉污染
    4. 过量制作以致已烹煮的味展示时间过长
    5. 上述所有都可以引致烧味受污染
  2. 以下是一些蠔只烹制方法所需时间的建议,那一个是错误?
    1. 在摄氏100度煮3至5分钟

    2. 在摄氏190度炸最少3分钟

    3. 在摄氏100度蒸4至9分钟

    4. 在摄氏230度焗最少3分钟

  3. 鸡蛋可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什么病原体所污染?
    1. 札幌病毒
    2. 雪卡毒素
    3. 沙门氏菌
    4. 诺如病毒

食安仔忙什么?

向交叉污染打个大交叉!

成为世上第一剑豪—唔单止系我同同伴之间嘅承诺,亦系为咗保护大家,免受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影响

传播致病菌及超级细菌
当食物处理得唔好,例如生肉或海产嘅血水同汁液滴咗落即食食物度,又或者接触过生肉同海产嘅手、厨具、工作枱无清洁好,就用嚟处理即食食物,都会间接将致病菌,甚至具耐药性嘅「超级细菌」传播到食物,有机会引致食物中毒之余,亦可能令超级细菌喺食物之间蔓延开去添呀 !

预防交叉污染有秘诀
但我一个人能力有限,未必可以保证到所有人嘅安全,所以我决定将我嘅独门食安绝技传授出嚟!

紧记要把关好食物安全,保护自己同身边嘅人!

有关此刊物

本刊物的网上版本已上载至食安中心网页(www.cfs.gov.hk),欢迎登入浏览。
如有查询,请致电 2381 6096 与食安中心传达资源小组联络。

参观传达资源小组展览室

食安中心的传达资源小组展览室位于港铁南昌站C出口附近,设有展览厅、公众及业界的资料廊,配有视听设备,以供市民和业界直接了解香港的食品安全资讯,免费入场,欢迎参观。
(有关最新的到访安排,可浏览网页www.cfs.gov.hk。)

地 址:九龙深水埗钦州街西87号食物环境卫生署南昌办事处暨车房4楼401室
查询电话: 2381 6096
电邮地址: rc@fehd.gov.hk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五:上午8时45分至下午1时;下午2时至5时30分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