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心:除害剂、兽医药物或环境污染物等人造化学物是食物供应中由外而至的东西,但天然毒素则不同,是食物内的已有东西。天然毒素已存在于一些食用植物及动物内,人们若吃下足够的分量可以造成不良影响 。

天然毒素来自何处?

有毒化合物来自各类植物和动物。天然毒素可能为发挥特定作用而存在于食物及动物,又或是抵御捕食者、昆虫或微生物的化学防卫。这些化学物有形形色色的化学结构,其性质和毒性亦大有分别。

食用植物中的天然毒素

在全球超过300,000个已知的植物品种中,有至少2,000个属于有毒。人们吃下野生的菇类、酱果或其他植物以致中毒的个案屡见不鲜。世界上只有几百种植物为人们经常食用,但当中不少如过量进食或未经妥善处理便进食,亦会对人体有害。视乎植物的品种,可供食用部分会有不同,可以是叶子、叶芽、茎部、根部、果实或块茎,而有毒部分亦一样。

食物 减低风险措施
四季豆、扁豆、刀豆、红腰豆、白腰豆、黄豆 把豆浸透,然后以沸水彻底煮熟。罐装豆经高温处理,毒素已皮破坏。
竹笋、木薯 去皮浸泡,切成块,然后以沸水彻底煮熟。
北杏、亚麻籽 以沸水彻底煮熟;如果用其他方法烹煮,则只可小量进食。
马铃薯 存在阴凉的地方 ( 不需放雪柜 ) ;切勿进食已发芽,发绿或已坏的马铃薯。
白果 切忌生吃;只可小量进食,每天最多只可数颗,特别是儿童。
鲜金针 ( 鲜黄花菜 ) 彻底煮熟;晒干后的金针可供安全食用。
黑木耳 干木耳本身并无毒素,但如需长时间泡发,应放入雪柜内,防止受细菌污染。

食用动物中的天然毒素

动物源性天然毒素可能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或食物链中的化学物。虽然进食陆生动物后出现中毒的情况较少见,但由海洋生物毒素引致的中毒情况则在世界上不少地方发生。贝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吃下由有毒微藻类产生的海洋毒素后会在体内积聚。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强烈的海洋生物神经毒素,相信是由某些细菌所产生。超过90种河豚含有这种毒素,人们即使吃下小量毒素亦可致命。由于雪卡毒素可存在于超过300种珊瑚鱼,故此海产食物中毒报告常涉及这类鱼。鲭鱼因细菌性腐坏而产生的组胺亦会导致另一种海产食物中毒。

目前全球约有1,200种有毒及有毒腺的动物。虽然大多数不会作食用,但如用作食物时,必须小心避免毒腺或含毒素的组织。吃下一般不被认为是有毒动物的某些腺状组织,例如含有与鲤醇相关化学物的鲩鱼胆,也可引致食物中毒。

食物 减低风险措施
贝类 或含贝类毒素,在烹煮前先除去内脏及生殖器,每次只吃小量贝类,并避免吃下烹调汁液,因为部分贝类毒素可溶于水中。
珊瑚鱼 每次只吃小量,避免吃卵子、肝、肠、头及皮。吃这类鱼时,避免喝酒精类饮品或吃果仁制品,因为已知道这些物质会加剧中毒症状。
鲭科鱼类 把可能含有组胺的鱼类(例如吞拿鱼、马鲛、沙甸鱼及鳀鱼)妥善冷藏在摄氏4度或以下。

另外,鲀形科鱼类体内可含有河豚毒素,而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强烈的海洋生物神经毒素。市民不应自行钓、劏洗及烹煮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