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公布本港首個總膳食研究有關無機砷的結果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二月二十日)公布首個總膳食研究的第二份報告,報告顯示與其他地方(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新西蘭、日本及內地)比較,香港市民從膳食攝入無機砷的份量屬於中等。中心建議市民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

中心發言人公布該份研究報告詳情時說:「砷是一種準金屬物質,分為有機及無機兩種形態,可自然存在或由人類活動產生而分布於環境中。由於無機砷在現代工業世界無處不在,故食物難免會含有少量無機砷,這亦是人體攝入無機砷的主要來源。」

無機砷是致癌物,可引致癌症、皮膚病患、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中毒和糖尿病。國際間認為為無機砷這類致癌物訂下暴露量的安全參考值並不合適。在二○一○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把無機砷誘發人類肺癌發病率增加百分之零點五的基準劑量可信限下限,訂為每日每公斤體重三微克。簡單來說,如果每日攝入每公斤體重三微克的無機砷,保守估計有可能使人群患肺癌的機率提高百分之零點五。

發言人表示,該份報告評估香港市民從膳食攝入無機砷的情況。攝入量一般的市民每日從膳食攝入無機砷的份量為每公斤體重零點二二微克,攝入量高的市民則為零點三八微克。所有膳食攝入量均低於上述無機砷的基準劑量可信限下限。與其他地區和國家比較,香港市民的攝入量屬於中等。根據研究結果,目前沒有充分理據建議市民改變現有的基本健康飲食建議。

研究檢測的六百個混合樣本中,百分之五十一檢測到無機砷。在所有食物組別中,「蛋及蛋類製品」的無機砷含量最高(平均含量為每公斤二十三微克),其次是「魚類和海產及其製品」(平均含量為每公斤十五微克)和「蔬菜及蔬菜製品」(平均含量為每公斤九微克)。而「穀物及穀物製品」的平均含量為每公斤八微克。此外,所有乳類製品和油脂類的樣本均檢測不到無機砷。

在各種食物中,蕹菜(或稱通菜)的無機砷含量最高(平均含量為每公斤七十四微克),其次是鹹蛋(平均含量為每公斤五十八微克)和蠔(平均含量為每公斤五十八微克)。而所有水及雞蛋樣本並無驗出含有無機砷。

發言人指出,「穀物及穀物製品」是市民的主食,報告顯示「穀物及穀物製品」是香港市民從膳食中攝入無機砷的主要來源,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五十三點五,與其他地方(如英國及內地)的情況相若。香港市民的無機砷攝入量主要部分來自米飯,單是白飯已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二。這點與其他以米飯為主食的亞洲地區的情況相若。

發言人補充:「中心認為根據該研究結果,並不足以改變現有的基本健康飲食建議,市民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以米飯、麵條、燕麥片及麵包等穀物作為主要膳食來源。由於其他穀物的無機砷含量一般較米飯為低,市民若想減少攝入無機砷,可考慮多選擇其他穀物作為膳食的一部分;此外,亦可在煮飯前先徹底洗米(但不要過度清洗以免部分營養素流失),並倒去洗米水。」

他呼籲食物業界遵從良好農業規範,盡量減少食物受到無機砷污染的機會,例如避免使用被砷污染的水作灌溉用途。

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於二○一○年三月展開,整項研究將於二○一四年完成。

該項研究評估整體市民和不同人口組別,從膳食攝入各種選定物質(包括污染物和營養素)的分量,從而估計攝入該等物質對健康帶來的風險。研究聚焦於本港市民的整體飲食情況,而非個別食品。

研究是根據市民食物消費模式選出一百五十種食物,並檢測在這些食物中殘餘除害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金屬污染物、黴菌毒素、主要營養素及元素等一百三十多種物質的含量,再結合食物消費量的數據,從而估計市民從膳食攝入各種選定物質的分量。

有關無機砷的報告已上載中心網頁:www.cfs.gov.hk。其他物質的研究結果會分期公布。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4時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