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物中攝取氯丙醇研究結果

食物安全中心今日(七月十七日)公布從食物攝取氯丙醇的情況,以及根據現有數據評估氯丙醇對健康帶來的風險。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說,是次研究集中測試多種食物中兩類氯丙醇 ─ 氯丙二醇及二氯丙醇 - 的含量,以及評估從食物中攝取氯丙醇的情況。中心抽取了318個食物樣本作研究,當中包括8個主要食物類別:穀類及其製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水產品,肉類、家禽及其製品,蛋類及其製品,乳製品,以及零食。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食物樣本,包括蔬菜、水果、蛋類及乳製品的氯丙二醇含量均低於檢測限(每公斤含2.5微克)。其餘食物樣本中,即食紫菜的氯丙二醇含量最高,平均每公斤含56微克。

 何醫生說:「食物含氯丙二醇原因很多,調味料例如豉油、蠔油在生產過程中如經過加酸作用會含氯丙二醇。另外,調配食品如即食麵和漢堡包時使用含氯丙醇的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而含脂肪、氯化鈉的食物在加熱過程,例如烘焙咖啡和烤麵包,都會產生氯丙二醇。」

 「某些腸衣、茶包和咖啡濾紙,亦有機會將釋出的氯丙二醇轉移至食物中。」

 研究亦顯示,大部分食物樣本的二氯丙醇含量低於檢測限(每公斤含0 . 5微克),只有水產品、肉類、家禽及其製品被檢出二氯丙醇,其中燒肉的二氯丙醇含量最高,平均每公斤含9 . 3微克。

 至於二氯丙醇產生途徑,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指出,在一般情況下,氯丙二醇不會損害基因,但不能排除二氯丙醇為損害基因致癌物。

 何玉賢說,為了評估相關的健康風險,食物安全中心以過往約一千名香港中學生食物消費量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研究。

 他說:「結果顯示,攝取量一般的中學生每天從食物攝取氯丙二醇的分量,遠低於專家委員會所定的每天每公斤體重2微克的暫定最高可容忍攝入量。而穀類及其製品是攝取氯丙二醇的主要食物來源,尤其是即食麵,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平均每日攝取0 . 012微克。」

 「另外,攝取量一般的中學生每天從食物攝取二氯丙醇的分量,計算出的暴露限值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而香腸則是攝取二氯丙醇的最大食物來源,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平均每日攝取0 . 002微克。」


 「研究資料顯示,在一般情況下,從膳食攝取的氯丙二醇和二氯丙醇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何醫生呼籲食物業界應遵守優良的製造規範,在技術的可行情況下盡量減低食物的氯丙醇含量,市民亦應注意飲食均衡。



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