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第一百七十二期) - 食物安全平台

抗菌素耐藥性微生物-必須監察的食物安全威脅

食物安全中心風險管理組
科學主任翁智仁先生報告

抗菌素耐藥性是指微生物(通常是細菌)對於抗微生物藥物的反應出現變化,藥物因而未能有效治療抗菌素耐藥性微生物(或稱為「超級細菌」)所引致的感染,導致感染更難以治療,並且增加疾病傳播、重症及死亡的風險。超級細菌不僅在臨牀中找到,也存在於環境、動物及食物中。由於人類、畜牧業及農業濫用抗菌素等原因,抗菌素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從食物安全角度來看,推行全面的抗菌素耐藥性監測計劃,向不同界別收集數據,是風險分析機制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旨在闡述如何監測食物中的抗菌素耐藥性。

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監測的目的

收集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的監測數據及抗菌素的使用數據,有助找出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的普遍性與動物中使用抗菌素有何潛在關係。監測計劃亦為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風險評估提供資料來源,有助有關當局監察食物鏈中的風險、識別食物中抗菌素耐藥性的新趨勢、制訂相關應對措施,以及評估其成效。

如何監測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

鑑於這個問題備受全球關注,世界多地(例如丹麥、荷蘭及美國)都推行了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監測計劃。雖然各國的計劃內容各有不同,但世界衞生組織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編製了指導文件或指引,以協助各國及持份者制訂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細菌綜合監測計劃。


圖2:準備和處理好食物樣本後,便可培養、分離和鑑定存在於食物中的細菌。進行抗菌素敏感性測試,以測定分離出的細菌對某些抗菌素呈敏感反應還是耐藥性。找出和分析細菌的基因特性,以進一步了解耐藥機制。

食物樣本的種類及來源

不論是產自陸地或海洋、源自動物或植物、未經烹煮或可供即食、進口或本地生產,各種食品均可抽樣作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監測。在決定採集哪些種類及來源的食物樣本作監測時,應考慮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消費量模式及食物中抗菌素耐藥性的普遍性估算。牛肉、雞肉及豬肉等源自牲畜的食物,是人類接觸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病原體的主要途徑,因此是多項監測計劃的焦點。至於植物源食物(例如綠葉蔬菜)及即食食物(例如刺身)等其他食品,亦可進行採樣。在零售層面採集食物樣本,可以方便監察接近食物鏈末端的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情況。

監察的細菌種類

大腸桿菌及腸道球菌是食用動物中常見的細菌。這些細菌可能帶有耐藥性基因並可將之傳給食用動物腸道內的人類病原體或其他共生菌。至於引致人畜共患病的細菌,例如沙門氏菌及彎曲菌,也是多項監測計劃所通常針對的細菌。

進行的檢測及分析種類

抗菌素耐藥性微生物會從食物樣本中被分離,然後加以鑑定。通常會進行細菌基因分析及分型,以便找出耐藥性基因的特徵,從而進行追蹤及流行病學研究。對三類或以上抗菌素呈耐藥性的細菌分離株有時又稱為多重耐藥性細菌,往往更為令人關注。

數據通報

食源性抗菌素耐藥性監測的數據及結果應與不同的界別及持份者分享,從而令各界得以整合和共享數據,並通報抗菌素耐藥性及抗菌素使用的情況,以制訂可行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