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通訊

專題特寫

烹製蛋及蛋製品 - 安全第一

食物業講求食物安全,大家應知道進食生蛋或未經煮熟的蛋,有可能導致沙門氏菌感染,可構成嚴重的健康風險,甚至危及生命,高危人士尤其易受影響。在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間,衞生防護中心轉介了328宗與食肆有關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個案,涉及995名患者。

爲了協助食物業預防蛋及蛋製品中的沙門氏菌引致食物中毒,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已發布指引,就烹製蛋類食品提供實用的食物安全建議。本文會簡介指引的內容。

圖1:食物業處所烹製蛋類菜式時常見的高風險做法

蛋的選擇

要確保食物安全,首先要選擇安全的原材料。食物業應向可靠的供應商採購清潔、沒有裂紋或蛋液漏出的蛋。如製作以略煮或未經烹煮的蛋為用料的菜式,例如炒滑蛋或意大利芝士蛋糕,應選用經巴士德消毒的蛋、蛋製品或蛋粉。巴士德消毒法是透過低熱殺死病原體,使引致食物腐壞的酶失去活性的消毒方法。

在一些國家,當地農場採取減低沙門氏菌污染風險的措施,生產獲認證的有殼蛋。這些蛋雖然聲稱可供生吃,但據報曾驗出含有沙門氏菌,在海外偶爾引發食源性疾病事故。因此,如使用未經煮熟的蛋製作菜式,經巴士德消毒的蛋或蛋製品仍然是較安全的選擇。

貯存和處理生蛋

帶殼的蛋應貯存在陰涼乾爽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雪櫃內,並應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則使用。生蛋若處理不當,可造成交叉污染,引致食物中毒。在處理蛋類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每次處理蛋及蛋製品前,亦須清潔和消毒所有用具及其他食物接觸面,例如打蛋器、碗及工作枱。

有殼蛋不用清洗,因為清洗後,細菌容易透過蛋殼上的小孔進入蛋內。把蛋黃與蛋白分開時,最好使用清潔的分蛋器,不應使用蛋殼,因為蛋殼表面可能沾有沙門氏菌。

以混合蛋漿烹製蛋類菜式存有高風險

混合蛋漿是把多隻蛋打開,置於容器中混合而成的蛋漿,用於製作多份蛋類菜式或作為多種食物的材料。製作混合蛋漿是一些食肆常見的做法,目的是節省時間和易於控制分量。然而,若有一隻或更多的蛋受細菌感染,把蛋混合後,蛋漿會全部受污染。以這些混合蛋漿烹製的蛋類菜式,如未徹底煮熟,食用後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受污染的混合蛋漿也會成為食肆中沙門氏菌的來源,可污染用具或其他食物。

食肆應待消費者點菜後,才把適用數量的蛋打開,以即點即製方式烹製蛋類菜式。備用的混合蛋漿應以有蓋容器貯存在雪櫃內,只取出所需分量使用。混合蛋漿應即日用完,不要添加新蛋入內。混合蛋漿含有細菌的機會較大,因此應徹底煮熟,不應用於製作供生吃或只略為烹煮的菜式。

蛋要徹底煮熟並於安全溫度下存放

要消滅有害細菌,最佳方法是把蛋徹底煮熟至中心溫度達攝氏75度,或直至蛋黃凝固。此外,蛋類菜式貯存溫度不當,是本地食物中毒個案的常見成因。如蛋類食物在烹製後並非即時食用,應把炒滑蛋等熱食的食用或貯存溫度經常保持在攝氏60度以上,而三文治及甜品等冷食則應在攝氏4度或以下的溫度存放。

食安仔教室

氣炸的缺點真比油炸的少嗎?

空氣炸鍋在十多年前面世,近年已成為本港越來越受歡迎的廚房電器。空氣炸鍋體積小巧,用途廣泛,可烹製多種菜式,因此吸引許多本地家庭使用。空氣炸鍋也標榜用油量少於油炸,烹煮速度較對流式焗爐為快,非常適合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及環境。

我們會在下文介紹氣炸的原理,並探討這種烹煮方式在食物安全方面的優點與缺點,以及使用空氣炸鍋烹製食物時應注意的事項。

圖1:空氣炸鍋的基本原理 ― 發熱元件旁設有風扇,帶動熱空氣迅速循環。食物接近熱源,滴下的油會收集在網籃下方。

空氣炸鍋如何運作?

空氣炸鍋雖名為炸鍋,實非如此,而是一個小型的枱面對流式焗爐。空氣炸鍋與對流式焗爐一樣,都是以發熱元件把食物加熱,並且內置風扇,帶動空氣循環。在空氣炸鍋中,食物接近熱源,被溫度高達攝氏200度左右的熱風急速吹着。食物置於網籃內烹煮,以便熱空氣圍繞食物循環流動。循環的氣流可把食物表面烘得香脆,但中心不會變乾。這烹煮過程只需少量的油,甚至不需用油,便可模擬油炸的效果。由於是以流動空氣在細小的密閉空間內把食物煮熟,因此把食物切成小塊,不要重疊,空氣炸鍋便能發揮最佳作用。

氣炸是更健康的烹煮方式嗎?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需就食物安全及營養的不同範疇整體作考慮。

脂肪量減少

由於傳熱媒介是空氣而非油,氣炸食物時,通常只需加入少量油,便可使炸好的食物口感更佳。至於從肉中流出含有脂肪的肉汁,則會分開收集在網籃之下。

氣炸烹煮雖可大幅減少食物的總脂肪含量,但屬高溫乾熱烹煮方式,與烘焙一樣,容易在高溫烹煮過程中產生化學污染物,例如丙烯酰胺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市民應小心選擇食物,保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以控制膳食中脂肪及鹽的總量。

在烹煮過程中產生丙烯酰胺

在高溫烹煮過程中產生的其中一種污染物丙烯酰胺,可能會令人患癌。當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空氣炸鍋中以攝氏120度或以上烹煮時,食物本身的游離氨基酸天門冬酰胺會與還原糖(例如葡萄糖及果糖)發生反應,可形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能令人致癌,並且具有基因毒性,因此沒有安全食用量,我們應在合理的情況下,把其食用量減至最低。

氣炸產生的丙烯酰胺是否較油炸為少,暫時未有定論。雖然多項研究發現,氣炸馬鈴薯的丙烯酰胺含量較近似的油炸馬鈴薯為低,但也有少數研究指出,兩種烹煮方法所產生的丙烯酰胺,在分量上並無顯著差異。其他因素,包括所使用的馬鈴薯或澱粉的成分、食物的表面面積,以及烹煮的時間和溫度,也會使丙烯酰胺形成過程增加複雜性。一般而言,氣炸時較安全的準則是「甘飴金黃色」,也就是說,在烹製馬鈴薯、芋頭及麵包等澱粉類食物時,把食物煮至呈金黃色或淺黃色即可,切勿烹煮過度。

徹底煮熟食物,切勿把過多食物放進空氣炸鍋內

我們應確保食物(尤其是較大件的食物)徹底煮熟,並應分批烹煮,切勿把過多食物放進空氣炸鍋內。注意食物有哪些部分較易烤焦,以防有害化學污染物形成。偶爾翻動一下食物,使受熱均勻,可防止把食物弄焦。總而言之,食物應煮至全熟,但不可燒焦。

食肆現場

如何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在2020年9月,有7個羣組共19人在屯門進食購自一家食肆的龍蝦伊麵後出現腸胃炎症狀,這些食物中毒個案的病原體是天然存在於海水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調查發現,該食肆的員工佩戴同一雙手套處理生海鮮和煮熟的配料,又使用清潔工作枱的毛巾來抹手,而工作枱則同時用於處理生海鮮及熟食。因此,交叉污染很可能是以上食物中毒個案的成因。事實上,交叉污染是經常為人忽略,而又可以預防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圖1:避免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是引致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傳播途徑

交叉污染指微生物從一種媒介,例如食物(尤其是生的)、用具及處理食物人員的手,傳播至另一種食物。交叉污染可能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其一是食物互有接觸,或有食物的汁液滴到另一食物之上,直接傳播細菌;另一種情況是經由受污染的手、蟲鼠糞便、食物配製設備及用具、工作枱面,甚或水花,間接把細菌傳播至食物。

加劇問題的因素

本港很多食肆只設有小型廚房,食物配製區空間狹窄,卻又提供多款菜式,在繁忙時段,供應量更大,以致配製食物時,或有可能未做好食物安全措施,增加即食食物受交叉污染的風險。儘管有種種限制,食肆經營者仍可採取一些基本而有效的步驟,避免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家居環境也有交叉污染的風險,我們應採取相同的基本步驟,以防食物受到交叉污染。

避免交叉污染的基本步驟

我們在配製食物時,應該經常徹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觸生的食物或食物包裝後,以及在處理熟食/即食食物前。洗手時應使用梘液及清水,搓手最少20秒,然後沖洗乾淨,以即棄紙巾抹乾雙手。處理即食食物時,可戴上即棄手套。手套如有損壞或弄污(例如接觸生的食物後),便應更換。我們應謹記,佩戴即棄手套不能代替正確潔手。

把食物配製設備及廚具清潔乾淨和有效消毒,同樣重要。在處理熟食/即食食物前,必須徹底把工作枱面清潔和消毒。我們應以熱水及清潔劑清洗用具及工作枱面,在配製生的食物後,更應這樣做。

此外,雪櫃內生的食物及熟食/即食食物,應貯存於有蓋容器內,以免生的食物與熟食/即食食物互相接觸。生的食物應置於熟食/即食食物下方,以防汁液滴下,導致交叉污染。我們應把熟食/即食食物妥為放置,以防止食物遭蟲鼠污染。

注意事項

  1. 交叉污染是食物中毒的常見主要成因。

  2. 生的食物接觸到熟食/即食食物,或有汁液滴至熟食/即食食物上,可直接造成交叉污染。此外,受污染的手、蟲鼠、工作枱面、食物配製設備及用具,可間接引致交叉污染。
  3. 不論是食肆或家居,只要採取一些基本的衞生措施,便可預防交叉污染。

給業界的建議

安樂查飯/業界講座/食安指引

安樂查飯計劃介紹

為促進業界遵守「食物安全五要點」及良好衞生規範,在日常營運中把食物安全工作做好,食安中心整合了現有的風險傳達渠道,推出全新的「安樂查飯」食物業界溝通平台,以提供更實用的食安資訊,配合食肆營運上的需求。

「安樂查飯」平台透過WhatsApp、電子郵件及專題網頁等形式,向業界傳達最新的食安訊息(包括食安指引及法例修訂內容),並會因應食肆發生的食物中毒事故發出警報,提醒業界須注意的事項,以免重蹈覆轍,從而減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在「安樂查飯」計劃下,食安中心將陸續推出新的專題網頁和風險資訊交流平台,另外會為業界編訂適切的教材,並為廚房職工提供不同的工作坊,以提高從業員的食安和衞生意識。

歡迎業界人士掃描下列二維碼,下載「安樂查飯」計劃登記表格,適時接收最新的食安資訊。

「安樂查飯」業界講座

食安中心將於4月至11月期間舉辦一系列講座,其中有以「生冷食物」為題的講座,旨在提醒市民(特別是高危人士)注意進食「生冷食物」時可能面對的風險,並向業界介紹可採取哪些措施,讓消費者在點選「生冷食物」時可作出知情的選擇。此外,還有關於「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统,以及抗菌素耐藥性問題、「食物安全五要點」及營養標籤等內容的講座,讓市民加深對食物安全及健康飲食的認識,可以吃得更健康,並且安心進食。

食安指引

(1) 製作燒味的食物安全措施

燒味是香港的地道美食,但燒味在包裝和運送過程中如處理不當,便有可能出現交叉污染。食安中心出版了「製作燒味的食物安全措施」小冊子,講述燒味在製作和運送過程中的潛在危害和風險,並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業界人士可登入下列網頁,參閱該小冊子:

https://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haccp/files/Food_Safety_Advice_for_Producing_Siu-mei.pdf

(2) 使用煎炸油業界指引

油炸是其中一種常用的烹調方法,但變質的煎炸油可引致健康風險。食安中心出版了「使用煎炸油業界指引」,內容包括煎炸油品質指標簡介及使用煎炸油的建議。該小冊子載於下列網頁,以供業界參考:

https://www.cfs.gov.hk/tc_chi/food_leg/files/guidelines_use_of_deep_frying_oil_c.pdf

中心動向

(1)    「食物安全」流動應用程式將於2021年3月31日中午起停止服務

為了更有效分配用於風險傳達工作的資源,食安中心的「食物安全」流動應用程式將於2021年3月31日中午起停止服務。倘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食安中心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以互動和多元化的模式,適時和有效地向市民及業界發放食安訊息。歡迎登入食安中心網頁(www.cfs.gov.hk)或追蹤中心的Facebook (www.facebook.com/cfs.hk)及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cfs.hk/)專頁,以了解和分享最新的食安資訊。

(2)   全新食安節目「食安電影頻道」

食安中心最近展開了名為「食安電影頻道」的全新網上短片宣傳活動,請來了中心吉祥物「食安仔」和「食安妹妹」,以風趣貼地的港產片式幽默手法,與大眾探討一些食安議題。我們希望藉着廣為人知的電影片段,讓市民從娛樂中獲得實用的食安資訊,使日常飲食變得更安全、更健康。

「食安電影頻道」已於2021年1月7日在食安中心YouTube頻道首播,並在中心的Facebook和Instagram同步上映。請各位多多支持,並歡迎介紹親友欣賞本系列短片。

食安中心 YouTube頻道 食安中心Facebook專頁 食安中心 Instagram專頁

(3)    《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AF章)修例建議的公眾諮詢已結束

為更適切地保障公眾健康,政府就加強和更新《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AF章)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諮詢期已於2021年3月15日完結。

政府在諮詢期內舉行了一連串諮詢會,邀請市民、業界及其他持份者出席,讓公眾就修例事宜提供意見。修訂建議主要包括加強規管食物中的霉菌毒素、訂定五類其他有害物質(苯並[a]芘、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三聚氰胺、氯丙二醇、芥酸)在食用油脂、調味品或擬供嬰兒食用的配方產品中的含量標準,以及把「部分氫化油」(即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列為食物中的違禁物質。

修訂建議還包括訂立18個月的寬限期(自修訂規例刊憲起計),讓業界有足夠時間為更新的食物安全標準作好準備。如欲了解詳情,可參閱以下網頁:

www.cfs.gov.hk/harmfulsubstance

問問食安小隊

以貌取蛋

小敏:食安仔,雞蛋係唔係越深色就越有營養㗎?

食安仔:好多人買雞蛋嘅時候都會精挑細選,除咗留意蛋殼有冇破裂同污跡之外,仲會「以貌取蛋」,用蛋殼顏色嚟衡量雞蛋嘅營養價值。呢個方法係咪精確呢?等我同大家分析吓啦!

蛋殼顏色主要受到雞隻嘅品種影響。除咗遺傳因素,母雞嘅年齡都會影響蛋殼嘅顏色,好似生啡蛋嘅母雞,佢哋隨住年齡增長,生嘅蛋會大啲,蛋殼都會淺色啲。有人或者會以為啡蛋天然過白蛋,營養更加豐富,但事實係蛋殼係啡色定白色都好,啲蛋嘅營養價值都好接近。相比起蛋殼嘅顏色,母雞嘅飲食同居住環境對雞蛋營養影響更大。

小敏:咁點解蛋黃顏色有深有淺嘅?

食安仔:蛋黃顏色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好似飼料嘅色素成分咁。如果啲雞食嘅係粟米或者紅蘿蔔呢啲類胡蘿蔔素含量較高嘅飼料,咁呢種天然存在喺植物嘅色素就會令到啲蛋嘅蛋黃深色啲。

小敏:原來係咁,我又學到嘢喇,多謝你呀,食安仔!

增值小測試

  1. 下列哪項有關反式脂肪的描述並不正確?
    1. 氫化植物油是從食物攝取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
    2. 反式脂肪是營養標籤必須標示的其中一種營養素。
    3. 反式脂肪是一種飽和脂肪。
    4. 有證據顯示,攝取反式脂肪,血液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含量會上升,同時血液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的含量會下降,罹患冠心病等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因此增加。
  2. 預先包裝食物標示為「低鈉」,即每100克食物的鈉含量不高於多少毫克?
    1. 120毫克
    2. 140毫克
    3. 200毫克
  3. 以下哪項不是正確使用即棄手套的方法?
    1. 配戴前、脫去後和更換時,應徹底清潔雙手。
    2. 接觸生的食物後,無需更換手套,可直接處理熟的食物。
    3. 手套沾污後,應即更換。

食安仔忙甚麼?

餐桌搜查線—各類牛肝菌都可安全食用嗎?

近日有市民懷疑食咗牛肝菌之後食物中毒,我食安仔為咗要知道出事嘅原因,就跟住食安中心人員去涉事嘅店鋪調查同抽樣做化驗。真菌專家評估過我哋攞番嚟嘅樣本之後,話今次係因為牛肝菌混入咗一啲唔可以食用或者有毒嘅菇類,先至引起食物中毒。

大家要知道,牛肝菌有好多品種,唔係種種都食得㗎,有啲仲有毒㖭。有人會採摘野生牛肝菌嚟食,可能會採摘埋啲有毒嘅菇都唔知,啲毒菇混咗喺可以食用嘅牛肝菌入面,食咗就會中毒㗎喇,而且一般會係急性,食咗冇幾耐,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同肚痛呢類腸道病病徵。患者食咗唔同種類嘅毒菇,仲可能會有其他徵狀,好似極度口渴、大量流汗、昏迷、產生幻覺、異常興奮、肝臟受損咁。

業界如果要售賣可食用牛肝菌,應該由受過訓練或者經驗豐富嘅人員進行採摘,或者向有信譽嘅供應商採購,仲要確保供應商已經採取措施,防止產品混雜咗有毒嘅菇類喺入面。

消費者如果想買到可以安全食用嘅菇類產品,就應該幫襯信得過嘅店鋪,千祈唔好自己摘菇呀!如果懷疑菇類產品混入咗其他性質不明嘅菇,或者啲菇睇落去唔多乾淨,例如有栽培物料喺上面,又或者有變壞嘅迹象,好似起斑點、發出異味或者帶有黏液,同埋包裝入面有好多粉末或者碎塊,咁就千祈唔好買喇!

最後,如果懷疑食咗菇類產品引致食物中毒,記住要即刻睇醫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