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引言

1.哈夫病是指患者在进食鱼类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骨骼肌纤维溶解)。哈夫病于1924年在波罗的海沿岸哈夫区首次发现,其后九年,该地区约有1000人患上这疾病。

2.此后,多个国家(包括瑞典、前苏联、美国、巴西及中国)均有哈夫病的致病记录,大多与食用经烹煮的淡水鱼(山鲶鱼、鳗鱼、白斑狗鱼、水牛鱼、银板鱼、淡水白鲳等)和小龙虾有关。

安全性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1.哈夫病常见的病征是肌肉无力、肌肉疼痛、肌肉僵硬和尿液呈咖啡色,但不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神经系统受影响而触发的病征,如麻痺和瘫痪),故有别于食用某些海产而引致的食物中毒(如麻痺性贝毒、雪卡毒、河豚毒素引起的中毒等)。有报告指出,哈夫病的潜伏期约为八小时,但患者在进食有问题的淡水鱼或小龙虾后6至21小时内也可能会发病。

2.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骨骼肌纤维会溶解,导致肌肉细胞内的物质(包括一种存于骨骼肌组织中名为肌红蛋白的氧合蛋白)进入血液。肌红蛋白经血液循环流至肾脏,会沉积于肾小管(具过滤作用的微细组织),造成阻塞,引致急性肾衰竭。如情况严重,可有性命之虞。其实,横纹肌溶解症更常见的成因有撞伤、运动过度、酗酒、先天性代谢性肌肉病变、烫伤或冻伤、药物和毒素影响等。

3.哈夫病的成因至今未明,有人怀疑病因与一种在问题食物中积聚的耐热毒素有关。然而,在对问题食物(鱼类和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后,并无发现任何可能引致哈夫病的毒素、药物或有害物质。有人怀疑不当使用清洁剂(例如含草酸或哥士的的清洁剂)清洗小龙虾会引致横纹肌溶解症,但草酸或哥士的都不会引致与横纹肌溶解症相同的病征。

小龙虾与哈夫病

1.到目前为止,仅在中国和美国录得进食小龙虾(中文学名"克氏原螯虾",拉丁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引发哈夫病的病例。最先公布的病例是在2000年发生于北京的六宗个案。翌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亦有八宗与进食小龙虾有关的哈夫病病例。自2010年起,中国陆续有更多食用淡水小龙虾导致哈夫病的报告。

2.在2016年9月8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调查两宗怀疑食物中毒个案,患者两人,分别在进食购自深圳的熟小龙虾后出现病征,包括双脚肌肉剧痛。

小龙虾(中文学名
小龙虾(中文学名"克氏原螯虾")
(市场上的小龙虾一般长度为7.5至10.5厘米不等)

给业界的建议

  1. 只向受有关当局监管的养殖场及信誉良好的出口商采购鲜活小龙虾。只向已采用「食物安全重点控制(HACCP)」系统(或相若的食物安全管理系统)监控生产过程的加工企业采购小龙虾制品(例如冷藏熟小龙虾尾肉)。
  2. 在香港,市面上发售的所有食品必须适宜供人食用。业界应确保所出售或进口的食品符合相关的法定标准,适宜供人食用。

给消费者的建议

  1. 向信誉良好和可靠的供应商购买新鲜的小龙虾,切勿买入来历不明的小龙虾,或捕捉野生小龙虾食用。
  2. 小龙虾要清洗干淨,并彻底煮熟。
  3. 不应过量进食小龙虾,小龙虾的头和内脏亦不宜食用。(根据现时的有限资料,有研究指出,在一宗进食小龙虾后引发哈夫病爆发的事件中,消费者进食超过十只小龙虾,患哈夫病的风险会上升。)
  4. 在吃小龙虾后,如感到全身或局部肌肉疼痛,应立即求医,并主动告诉医生之前曾进食的食物。

食物安全中心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