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 淡水鱼或其制品中可能存有致癌物孔雀石绿一事备受关注。本简讯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和最近的食物监察结果,介绍孔雀石绿和这物质对公众健康的风险。

孔雀石绿

  1. 孔雀石绿本身是一种合成染料,用于为丝、羊毛、棉及纸等不同物料染色。
  2. 不过,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地已广泛使用孔雀石绿养殖水产。养鱼业普遍视孔雀石绿为有效的抗真菌剂和抗原虫剂,一直用以治疗鱼类的寄生虫、真菌和原虫疾病,并作外用抗感染药使用。
  3. 以孔雀石绿治疗鱼类,这物质会被鱼体组织吸收,产生代谢物。有报告指出,孔雀石绿其中一种主要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会长时间留在鱼体组织内。近期也有报道,指在野生鱼类(包括在经处理污水排放范围下游生长的鱼类)体内检出低量孔雀石绿,意味没有特别接受孔雀石绿治疗的鱼类,也可经由背景污染而沾染这种化学物。

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1. 属于国际食物安全组织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2009年曾对孔雀石绿进行评估,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未有评估孔雀石绿的致癌性。
  2.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可毒害实验动物的肝脏,引致甲状腺异常,并影响胎儿成长。
  3. 亦有一些动物研究发现,孔雀石绿会使大鼠的甲状腺出现滤泡状腺瘤和癌,令小鼠的肝脏形成肿瘤,但目前未有证据证实孔雀石绿可令人类患癌。
  4. 在基因毒性(对基因造成的破坏力)方面,有证据显示,在一些高剂量无色孔雀石绿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基因毒性机制可能存在。
  5. 由于孔雀石绿可令实验动物患癌,故不宜用于食用鱼类。根据现有的毒理学资料,如在养殖水产时滥用孔雀石绿,可能令食用人士过量摄入这种物质,引致健康受损。
  6. 由于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均可能带有基因毒性和引致癌症,专家委员会因应无色孔雀石绿可诱发雌性小鼠身上出现肝脏细胞腺瘤或癌症的特性,以暴露限值的方式对孔雀石绿进行风险评估。有关的暴露限值可用以比较不同暴露程度对健康的影响是否值得关注。

规管

  1. 食品法典委员会不曾就食物中使用孔雀石绿制订食物安全标准,但该委员会在2014年就对于孔雀石绿的风险管理措施作出建议,内容指"专家委员会基于现有的科学资料,认为没有一个安全的孔雀石绿或其代谢物的残余水平能够显示一个可接受的食用风险。因此,主管当局应防止食物含有残余孔雀石绿,而这可以从禁止对食用动物施加孔雀石绿达致。"
  2. 美国、欧盟(包括英国)、加拿大和内地均禁止以孔雀石绿为兽药,用于供人食用的动物、水产养殖或鱼类身上。与此同时,欧盟以水产中含有每公斤2微克的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残余含量水平,以此作决定欧盟国家在国际食品贸易中所采取的行动。这代表如果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低于这个水平,有关食物输入欧盟时不会受到禁制。
  3. 香港自2005年起把孔雀石绿列入《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的监管范围,即禁止所有在港出售的食物含有孔雀石绿。这项法例修订列明任何人如输入或售卖含有孔雀石绿而供人食用的食物,即属犯罪。违者会被检控,一经定罪,可处罚款5万元及监禁6个月。

给业界的建议

  1. 由养殖至零售各阶段,切勿在食用鱼使用孔雀石绿。业界在经营所有与食用鱼有关的行业,均应奉行优良务农规范。
  2. 向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或进口商购鱼。避免买入来历不明的鱼类。如有疑问,应要求查阅付运文件和证明书,确保来货不含孔雀石绿。

给消费者的建议

  1. 向信誉良好的店铺 ∕ 摊档购买食用鱼。切勿向无牌小贩购买食用鱼及鱼类制品。
  2. 保持饮食均衡,进食不同种类的食物。

风险评估组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