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

风险评估研究
第三十四号报告书

化学物危害评估

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食物环境卫生署
食物安全中心
二零零九年四月

本报告书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表。未经食物安全中心书面许可,不得翻印、审订或摘录或于其他刊物或研究着作转载本报告书的全部或部分研究资料。若转载本报告书其他部分的内容,须注明出处。

通讯处︰
香港金钟道66号
金钟道政府合署43楼
食物环境卫生署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评估组
电子邮箱︰enquiries@fehd.gov.hk

目录

摘要
目的
背景
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的局限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件
附件

风险评估研究

第三十四号报告书

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

摘要

食物安全中心(下称"中心")进行了一项有关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研究,目的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估计香港中学生可能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情况,以及评估多溴联苯醚对健康带来的风险。

多溴联苯醚是一种阻燃剂,广泛用于塑胶、聚氨酯泡沫塑料及纺织品。这种物质持久性强,不易分解,而且可在生物体内积聚。多溴联苯醚是人为产生(即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化学品,通常作商业用途的主要有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和十溴联苯醚三种。多溴联苯醚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潜在毒性。动物研究显示,多溴联苯醚会影响大脑和生殖器官、神经行为的发育及甲状腺素的水平,并会损害肝脏。人类主要从室内空气、家居灰尘和食物(包括母乳)摄入多溴联苯醚。据估计,美国人从家居灰尘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占总摄入量的82%。研究发现,人体血液、组织和母乳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迅速增加。由于多溴联苯醚可能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因此备受关注。

电子废物和生产溴化阻燃剂可引致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研究显示,香港海产和珠江三角洲水生环境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较其他国家为高。由于并无有关香港市民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数据,所以难以确定多联苯醚对市民健康带来的风险。

研究

中心于二零零八年五月至八月从本港市面抽取了300个个别食物的样本,包括(i)鱼;(ii)海产及海产制品(鱼除外);(iii)肉类及肉类制品;(iv)家禽;(v)蛋;以及(vi)乳制品。将这些样本合并为100个混合样本,并分析24种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含量。有关的化验分析工作由政府化验所进行。

根据中学生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和个别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综合得出他们每日从个别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以每日摄入量的平均值和第95百分位的数值分别作为摄入量一般和摄入量高的数值。

结果

这项研究显示,经测试的动物源性食物样本全部都检测到多溴联苯醚,检出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主要是BDE-47和BDE-209。同一个类别的食物,多溴联苯醚的总含量差别很大。按每克食物的鲜重计算,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介乎13至6 600皮克,海产及海产制品(鱼除外)介乎15至1 200皮克,肉类及肉类制品介乎23至3 500皮克,家禽介乎68至670皮克,蛋介乎280至800皮克,乳制品则介乎12至480皮克。

按鲜重计算,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最高,是中学生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占他们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总量的38.5% 。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摄入量一般的中学生每日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估计为2.6纳克,摄入量高的中学生则为6.4纳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认为,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实验动物每日摄入毒性较高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少于约100微克,不会造成不良影响。这项研究以暴露限值评估中学生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对健康构成的风险。暴露限值的计算是将对实验动物造成不良影响的剂量除以从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估计分量。暴露限值越低,公众健康的风险越高。计算得出的暴露限值(摄入量一般的中学生为38 000,摄入量高的则为16 000)显示,中学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估计分量远低于对实验动物造成不良影响的剂量。

结论及建议

根据现有数据,以及考虑到所有内在的变数和局限,中心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对健康带来的风险,不会引致公众健康和食物安全问题。

给消费者的建议

现时有关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数据有限,并无足够理据更改一般的健康饮食建议。市民应保持均衡饮食,以免因只进食某几类食物而摄入过量化学污染物。此外,多溴联苯醚通常积聚在动物脂肪内。为减少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市民应进食低脂食品,切去肉类和肉类制品的脂肪,减少使用动物脂肪配制食物,以及采用低脂的烹调方法。

给业界的建议

业界应遵从优良务农规范和优良制造规范,例如避免让动物接触如发泡胶、隔热物和其他阻燃物料等含多溴联苯醚的物品;向可靠供应商采购食物;以及妥善保存货源资料,以便在需要时追溯源头。

风险评估研究 -

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

目的

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估计香港中学生可能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情况,以及评估多溴联苯醚对健康带来的风险。

背景

2. 多溴联苯醚是一组人为产生的化学品,包括209种结构相近的化学品或同系物。这类物质广泛用于消费品/商品(例如塑胶、聚氨酯泡沫塑料及纺织品),以提高产品的耐火程度。1由于多溴联苯醚可能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因此现时备受关注。

3. 多溴联苯醚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生产的化学品,通常作商业用途的主要有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和十溴联苯醚三种。五溴联苯醚主要用于制造聚酯和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而制成物料所含的阻燃剂成分按重量计可高达30%。八溴联苯醚主要用于热塑树脂(特别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其含量按重量计可高达12%。十溴联苯醚用于各种塑胶聚合物,例如聚氯乙烯、聚碳酸脂及耐冲击的聚苯乙烯,并用作纺织品(如商用家具、汽车布料、地毯等)的背面涂层。1

4. 多溴联苯醚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持久性强,不易分解,可长时间存留在环境,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聚。由于八溴联苯醚和十溴联苯醚符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特性,有关方面现正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对这两种物质进行审议。23

5. 多溴联苯醚会在生产、应用及/或弃置的过程中释出,存留在环境中。多溴联苯醚具亲脂性,会积存在动物脂肪内,并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聚。现有资料显示,室内空气、家居灰尘和食物(包括母乳)是人类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1最近一项就美国人进行的综合研究发现,他们主要从家居灰尘而非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摄入途径与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同,估计他们从家居灰尘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占总摄入量的82%。4海外研究发现,人体样本(血液、组织及母乳)的多溴联苯醚总含量在过去30年上升逾百倍,大约每五年增加一倍。5不过,瑞典最近进行的研究发现,母乳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下降,相信是由于瑞典减少使用含多溴联苯醚的产品所致。67

6. 为释除人们对多溴联苯醚可能影响食物安全的疑虑,食物安全当局曾就食物含多溴联苯醚进行毒性评估和膳食调查。二零零五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下称"专家委员会")曾进行有关多溴联苯醚的安全评估。1此外,多个国家(例如澳洲)的食物当局也对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进行研究。8

7. 至于香港,根据环境保护署(下称"环保署")的资料,后海湾和维多利亚港沉积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污水排放、市区径流和地区污染所致。沉积物所含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主要是十溴联苯醚,占多溴联苯醚总量的80%至90%。至于毒性较高的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在沉积物的含量属低水平,按干重计算,介乎每公斤0.1至1.2微克。9

8. 电子废物和生产溴化阻燃剂可引致多溴联苯醚的污染。一项研究发现,珠江三角洲内河径流沉积物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含量,相对全球的水生环境来说,属高水平。10此外,研究发现,来自香港沿岸水域的青口样本及本地街市的鱼样本,多溴联苯醚含量较高。1112由于并无有关香港市民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数据,所以难以确定多溴联苯醚对市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因此,有需要就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进行研究,以评估香港的情况。

毒性和对健康的影响

9. 专家委员会1、澳洲政府的国家工业化学品通知与评估计划13、欧洲委员会14-16及美国环境保护局(下称"美国环保局")17-22曾评估多溴联苯醚的毒性。有关多溴联苯醚的毒性资料,现简述如下:

动力学及新陈代谢

10. 动物研究显示,个别四溴至六溴的联苯醚同系物容易口服吸收,然后渗入母乳。多溴联苯醚的吸收量与母体联苯醚的溴化程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溴化程度越高,生物利用度就越低。1

11. 多溴联苯醚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羟基化和甲氧基化作用,溴化程度较高的同系物则包括氧化脱溴作用。大鼠主要经由粪便排出多溴联苯醚,但成年小鼠却可经由尿液排出BDE-47(四溴化)。这种同系物排出体外的途径不同,所以在齧齿动物体内的半衰期亦有分别。虽然有关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资料有限,但根据观察所得,人体组织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与日俱增,可见这类物质经人体吸收后会在体内积聚。以大鼠的研究结果推断,个别四溴至六溴的联苯醚同系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估计可达数年11314

急性毒性

12. 以齧齿动物来说,多溴联苯醚混合物的急性毒性低。急性毒性的标准测试结果显示,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如齧齿动物摄入十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的剂量为数克,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如摄入同样高剂量的五溴联苯醚,则会造成一定影响(包括死亡率上升、出现行为病征,以及产生肉眼病理变化)。1按每公斤体重计算,五溴联苯醚的口服半数致死量,介乎2 640至6 200毫克。113

慢性毒性

13. 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会令实验动物的肝脏肿大,这可能与肝脏微粒体酵素活性增强有关。多项研究发现,多溴联苯醚会影响实验动物的发育(尤其是脑部和生殖器官)、改变神经行为的发育和干扰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11314

14. 迄今没有多溴联苯醚对人体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关于这类物质对人体的整体影响,现有资料不多。虽然有几项研究探讨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中多溴联苯醚含量的关系,但未能确立两者的关系。11314

基因毒性

15. 大部分体外基因毒性测试的结果和体内测试所得的有限数据均显示,多溴联苯醚的混合物及个别同系物不含基因毒性。1141516

致癌性

16. 一九九九年,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辖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十溴联苯醚列为在会否令人类患癌方面未能分类的物质(第3类),但没有就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的致癌性进行评估。23 澳洲的国家工业化学品通知与评估计划指出,没有足够资料证明商用的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会致癌。13 一九九零年,美国环保局认为,只有零星证据证明十溴联苯醚会令动物出现肝肿瘤,但在人类方面则没有数据进行评估,因此把十溴联苯醚列为有机会令人类患癌的物质。22

安全参考值

专家委员会

17. 二零零五年,专家委员会指出,目前并无足够数据厘定多溴联苯醚的安全参考值。不过,专家委员会认为,根据有限的毒性数据,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如齧齿动物每日摄入毒性较高[溴化程度较低]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少于约100微克,不会造成不良影响。1

美国环保局

18. 另一方面,美国环保局根据五溴联苯醚在实验动物诱发肝酵素的最大无不良作用剂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77毫克),以及不确定系数1000,把五溴联苯醚的长期口服参考剂量定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02毫克。17 美国环保局亦根据八溴联苯醚在实验动物诱发肝酵素的最大无不良作用剂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2.51毫克),以及不确定系数1000,把八溴联苯醚的长期口服参考剂量定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03毫克。18

19. 至于个别同系物,美国环保局根据BDE-47和BDE-99引致神经行为效应的基准剂量可信限的低侧值,把BDE-47和BDE-99的长期摄入参考剂量定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001毫克1920;另根据引致神经行为效应的最大无不良作用剂量,把BDE-153和BDE-209的长期摄入参考剂量分别定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002毫克及0.007毫克。2122

对多溴联苯醚的规管

20. 目前,香港或国际间均没有制定食物中多溴联苯醚含量的法定限值。在制造和使用含多溴联苯醚产品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采取行动,规管有关的摄入情况。例如欧洲联盟自二零零四年八月起,已全面禁止产品使用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24,并在二零零六年七月底前逐步禁止在电子产品使用十溴联苯醚25。澳洲政府则采取防患未然的做法,自二零零七年起禁止进口及∕或在国内制造八溴联苯醚(用作化验分析的检测标准除外)和五溴联苯醚。26 美国环保局与美国唯一的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制造商达成自愿性协议,该公司已根据协议在二零零四年年底前停止生产这些化学品。27 至于香港,环保署没有具体法规,规管环境中的多溴联苯醚。不过,该署在二零零五年已把多溴联苯醚列入海床底泥有毒物质的监察名单内。此外,无用的多溴联苯醚属化学废物,受《废物处置条例》规管。

研究范围

21. 为评估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情况,这项研究检测六大类食物,即(i)鱼;(ii)海产及海产制品(鱼除外);(iii)肉类及肉类制品;(iv)家禽;(v)蛋;以及(vi)乳制品。我们根据上述各类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和本地食物消费量模式,选出相关食物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抽取样本

22. 抽取样本的工作于二零零八年五月至八月进行。我们从本港市面收集了上述六类食物合共300个样本。我们根据食物环境卫生署在二零零零年就本港中学生进行的食物消费量调查所得结果28,以及食物含多溴联苯醚的可能性,选出抽样的食物。我们从不同来源就每种食物随机抽取三个样本,然后把该三个样本合并为一个混合样本,进行化验分析。

化验分析

23. 化验分析工作由政府化验所负责。所有样本都是以购买时的状态进行分析。化验人员把样本可食用的部分均质化或拌匀,秤出足够的重量(介乎1至150克,视乎食物样本的基质而定),然后加入定量的硫酸钠和九种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稳定同位素(碳-13)内标,再加入二氯甲烷和己烷(比例为一比一)的混合物。样本再次均质化后,注入酸化的矽胶柱,进行脱水、脱脂和提取程序。

24. 样本的溶剂挥发后,以小型矽胶柱淨化浓缩的样本提取物,然后进行碳柱分层程序。含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分层部分以真空挥发的方式浓缩,然后用矽胶柱和氧化铝柱进一步淨化,再用氮气吹干洗出液,最后把剩余物重新溶于20微升以壬烷为溶剂的碳-13同位素回收率标样物。

25. 这20微升的最后提取物以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首先以气相色谱仪分离分析物,然后利用高分辨质谱仪以相等于或大于5 000分解度的选择离子侦察法作检测。每个分析物的身份,要跟校准标样物中相应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质量以及两个准确质量电荷比的离子丰量比率作比较来确定。

26. 这项研究合共分析了24种同系物(包括三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六溴联苯醚、七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九溴联苯醚和十溴联苯醚),有关资料载于表1。由于这些同系物常见于食物和环境中,加上有确认的分析方法,所以选定这些同系物进行检测。BDE-17、BDE-28、BDE-47、BDE-66、BDE-77、BDE-85、BDE-99、BDE-100、BDE-119和BDE-126的报告限为每克0.25皮克;BDE-49/71、BDE-138、BDE-153、BDE-154、BDE-156、BDE-183、BDE-184、BDE-191、BDE-196和BDE-197为每克0.50皮克;BDE-206、BDE-207和BDE-209则为每克1.25皮克。至于脂肪含量,报告限为0.5%(按重量比计算)。样本以鲜重(整体重量)分析,含量则以皮克∕克(万亿分比)表示。

27. 这项研究以同位素稀释技术检测多溴联苯醚同系物BDE-28、BDE-47、BDE-99、BDE-153、BDE-154、BDE-183、BDE-197、BDE-207和BDE-209的含量,并以内标物技术检测其他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含量。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多溴联苯醚同系物BDE-49和BDE-71的色谱峯未能完全分离,因此这两种同系物的含量以一个总数表示。把上述24种经测试同系物的含量加起来,便计算出多溴联苯醚的总含量。

表1:经分析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

线1

同系物编号 溴取代模式
线2
BDE-17 2,2',4 — 三溴联苯醚
BDE-28 2,4,4' — 三溴联苯醚
线3
BDE-47 2,2',4,4' — 四溴联苯醚
BDE-49 2,2',4,5' — 四溴联苯醚
BDE-66 2,3',4,4' — 四溴联苯醚
BDE-71 2,3',4',6 — 四溴联苯醚
BDE-77 3,3',4,4' — 四溴联苯醚
线4
BDE-85 2,2',3,4,4' — 五溴联苯醚
BDE-99 2,2',4,4',5 — 五溴联苯醚
BDE-100 2,2',4,4',6 — 五溴联苯醚
BDE-119 2,3',4,4',6 — 五溴联苯醚
BDE-126 3,3',4,4',5 — 五溴联苯醚
线5
BDE-138 2,2',3,4,4',5' — 六溴联苯醚
BDE-153 2,2',4,4',5,5' — 六溴联苯醚
BDE-154 2,2',4,4',5,6' — 六溴联苯醚
BDE-156 2,3,3',4,4',5 — 六溴联苯醚
线6
BDE-183 2,2',3,4,4',5',6 — 七溴联苯醚
BDE-184 2,2',3,4,4',6,6' — 七溴联苯醚
BDE-191 2,3,3',4,4',5',6 — 七溴联苯醚
线7
BDE-196 2,2',3,3',4,4',5,6 — 八溴联苯醚
BDE-197 2,2',3,3',4,4',6,6' — 八溴联苯醚
线8
BDE-206 2,2',3,3',4,4',5,5',6 — 九溴联苯醚
BDE-207 2,2',3,3',4,4',5,6,6' — 九溴联苯醚
线9
BDE-209 2,2',3,3',4,4',5,5',6,6' — 十溴联苯醚
线10

食物消费量数据

28. 这项研究采用的食物消费量数据,摘录自食物消费量调查。该项调查以分层三段抽样法进行,抽样范围差不多遍及全港所有中学,当中包括472间中学,超过38万名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967人,分别来自27间中学。学校的回应率为77%,学生则为96%。这些学生的平均体重是52.0公斤。

估计膳食摄入量

29. 我们根据食物消费量数据和个别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综合得出中学生每日从个别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我们把中学生从各种食物摄入的多溴联苯醚的分量相加,便得出其总摄入量。我们以每日摄入量的平均值和第95百分位的数值分别作为摄入量一般和摄入量高的数值。

30. 我们以专家委员会采用的数值(每日每公斤体重100微克)比较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估计分量,计算有关的暴露限值。

结果

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

31. 我们共检测了100种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各类食物的测试结果载于表2,而各个混合食物样本的测试结果则载于附件

表2:按每克食物的鲜种计算,各类食物的多溴联苯醚总含量(皮克)

  样本数目 平均值 范围
44 920 13 至 6 600
海产及海产制品
(鱼除外)
17 190 15 至 1 200
肉类及肉类制品 26 330 23 至 3 500
家禽 5 260 68 至 670
3 490 280 至 800
乳制品 5 140 12 至 480
总数 100

注:检测结果取至两个有效数字。

32. 根据世卫就如何评估食物中低含量污染物提出的建议29,如有60%或以下的测试结果低于检测限,所有低于检测限的测试结果全部设定为检测限的一半。这项研究的测试结果显示,42%的样本"检测不到"多溴联苯醚同系物(低于报告限)。我们在计算每个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和估计总膳食摄入量时,把低于报告限的分析值定为报告限的一半。

33. 各类食物全部都检测到多溴联苯醚。同一个类别的食物,多溴联苯醚的总含量差别很大,即使同一种食物,多溴联苯醚的含量差异亦可大。研究发现,按每克食物的鲜重计算,生鱼混合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达 6 700皮克,其他三个个别样本的重复测试结果平均只为 300皮克。含量差异可能是由于生鱼样本的饲料和养殖环境受污染程度不同所致。附件所载的生鱼样本多溴联苯醚含量(每克 3 400皮克)是混合样本和个别样本的平均含量。

34. 按鲜重计算,鱼的多溴联苯醚平均和最高总含量明显较其他类别食物为高。按每克食物的鲜重计算,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介乎 13 至 6 600皮克,其中以银鳕鱼(6 600皮克)、鲛鱼(3 600皮克)、生鱼(3 400皮克)、红鲉(2 900皮克)、三文鱼(2 300皮克)和梭罗鱼(2 200皮克)的含量较高。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难以确定海鱼还是淡水鱼的含量较高。

35. 多溴联苯醚属脂溶性,生物的脂肪含量越高,体内积存的多溴联苯醚就越多。不过,以这项研究测试的各种鱼来说,脂肪与多溴联苯醚两者的线性关系并不明显(r=0.46),可见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可能受生活环境、品种、食物、年龄和新陈代谢等其他因素影响。

36. 除鱼以外,其他食物样本中只有叉烧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较高(每克 3 500皮克)。这项研究测试的其他猪肉制品(包括高脂的猪肉制品)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不高,叉烧的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个别猪只的饲料和饲养环境受污染所致;另外,亦不能排除猪肉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含多溴联苯醚的物质污染。

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分布情况

37. 每类食物按鲜重分析得出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分布情况,载于图1至图6,而个别食物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分布情况,则载于附件。生物体内含有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最常见的主要是BDE-47、BDE-99、BDE-100、BDE-153及BDE-154。1另一方面,近期一些文献显示,某些食物(例如乳制品和肉类制品)检测到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主要是BDE-209,这种商业生产的物质,目前用于塑胶聚合物和纺织品。830

图1
图1:按每克鲜重计算,鱼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平均值(皮克)的分布情况

图2
图2:按每克鲜重计算,海产和海产制品(鱼除外)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平均值(皮克)的分布情况

图3
图3:按每克鲜重计算,肉类和肉类制品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平均值(皮克)的分布情况

图4
图4:按每克鲜重计算,家禽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平均值(皮克)的分布情况

图5
图5:按每克鲜重计算,蛋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平均值(皮克)的分布情况

图6
图6:按每克鲜重计算,乳制品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含量平均值(皮克)的分布情况

38. 这项研究显示,本港食物含有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似乎主要是BDE-47(四溴化)和BDE-209(十溴化)。在大部分鱼、海产及海产制品中,BDE-47的含量最高。此外,这两类食物的BDE-100、BDE-154和BDE-209含量亦较高。至于肉类及肉类制品、家禽、蛋及蛋制品和乳制品,检出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主要是BDE-209。水生和陆上生物的多溴联苯醚分布情况不同,其中一个原因是溴化程度较高的同系物BDE-209分子较大,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可能较低。31

39. 这项研究所得鱼、肉类和乳制品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分布情况,与澳洲和美国的研究结果相若。830个别肉类、家禽、蛋和乳制品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的分布情况与其所属食物类别的分布情况一致。不过,一些鱼和海产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分布情况与其所属食物类别不同,检出的同系物主要是BDE-209,而非BDE-47,这可能是由于鱼和海产样本的品种及生活环境不同所致。

比较香港与其他国家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

40. 表3比较香港与其他国家选定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本港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与其他国家的食物一致。不过,由于食物样本、分析方法和检测的同系物数目不同,而且计算时所作的假设和数据汇报方式等亦有分别,所以比较有关检测结果时必须小心审慎。

41. 根据本港一项由张桂宗等人进行的研究,二零零四年在街市抽取的鱼样本,以每克湿重(鲜重)计算,多溴联苯醚含量介乎 0.53 至 130 纳克(530 至 130 000皮克)。12 虽然我们检测的部分鱼样本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与该项研究的结果相若,但我们得出的鱼样本整体含量较低,按每克计算,介乎 13 至 6 600 皮克。含量差异可能是由于采样时间与样本品种、来源和数目不同所致。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取样时间不同和选取作分析的鱼体组织有分别等因素可大大影响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检测结果。32

表3:按每克鲜重(湿重)计算,比较香港与其他国家选定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平均值(皮克)

食物 按每克食物计算,多溴联苯醚的含量平均值(皮克)
香港
检测不到=
报告限的一半
澳洲8
检测不到=
定量限的一半
美国30
检测不到=
检测限的一半
西班牙33
检测不到=
定量限的一半
鲜鱼 920 190.3 1 120 553.5
牛肉(1) 56 193.0 147.3 42
猪肉(2) 126 699.4 131 172
羊肉(3) 500 366.1 186 31
鸡肉(4) 108 287.1 206 10
香肠(5) 220 358.5 918.2 不适用
鸡蛋 280 932.1 85 64
全脂奶 16 36.9 7.9 24
雪糕 480 118.9 171 不适用
乳酪(6) 160 89.7 31.6 不适用

注:

1
香港的牛肉样本包括牛肉、牛腩及牛扒;澳洲的样本是牛扒;美国的样本包括免治牛肉及牛柳;西班牙的样本包括牛肉及牛肉制品。
2
香港的猪肉样本包括猪扒、瘦猪肉、五花腩、猪颈肉及排骨;澳洲的样本是烧猪扒;美国的样本包括猪肉及免治猪肉;西班牙的样本是猪肉及猪肉制品。
3
香港的羊肉样本是羊肉片;澳洲的样本是烧羊扒(里脊肉);美国的样本是免治羊肉;西班牙的样本是羊肉。
4
香港的鸡肉样本包括鸡胸、鸡翼及鸡脾;澳洲的样本是鸡胸;美国的样本包括鸡胸及免治鸡肉;西班牙的样本是鸡肉。
5
香港的香肠样本包括红肠及香肠;澳洲的样本是牛肉肠;美国的样本包括猪肉肠、香肠及维也纳香肠。
6
美国的乳酪样本是低脂的。

香港的研究结果取至两个有效数字。

食物消费量数据

42. 六类食物的食物消费量数据载于表4。

表4:中学生食物消费量模式

食物类别 每日平均消费量(克)
53.6
海产及海产制品(鱼除外) 70.9
肉类及肉类制品 100.4
家禽 80.4
14.6
乳制品 142.2

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情况

43.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摄入量一般的中学生每日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估计为2.6 纳克。"鱼"是中学生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肉类及肉类制品",分别占他们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总量的 38.5% 和 23.5%。中学生从不同类别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情况载于图7。

图7

图7:摄入量一般的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

44. 我们对摄入量较高的中学生作进一步分析,评估他们可能面对的风险。我们根据中学生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以第 95 百分位的数值作为摄入量高的数值,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摄入量估计为6.4 纳克

45.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现时估计约为 4 纳克。1 此外,近期的研究显示,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澳洲的成年人每日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为 1 至 132 纳克 8 ,美国为 0.9 至 1.2 纳克 32 ,西班牙则为 1.2 至 1.4 纳克 33 。另一方面,根据张桂宗等人的 研究,香港市民每日单 从鱼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估计为 311 至 1677 纳克 12 ,假设成年人平均体重为 60 公斤,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摄入量相等于 5.2 至 28.0 纳克。我们估计,市民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 2.6 至 6.4 纳克),与海外的研究结果相若,但较张桂宗等人的研究结果为低。本港和海外研究得出的多溴联苯醚估计摄入量载于表 5 。

表5:比较本港和海外研究得出的多溴联苯醚估计摄入量

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摄入量(纳克))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2.6 至 6.4a

中学生

澳洲 8 上限49 至 132(1)

中间25 至 67(2)

下限1 至 4(3)

十九岁以上人士

美国 30 0.9 至 1.2

成年人

西班牙 33 1.2 至 1.4

成年人

香港(张桂宗等人) 5.2 至 28b.(4)

成年人

注 :

a: 单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的分量

b: 单从类摄入的分量

(1) 低于定量限(即检测不到)的测试结果均设定为定量限。
(2) 低于定量限的测试结果均设定为定量限的一半。
(3) 低于定量限的测试结果均设定为零。
(4) 张桂宗等人估计香港市民每日从鱼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为 311 至 1677 纳克。估计的摄入分量是假设成人平均体重为 60 公斤而得出。

46. 由于并无足够数据厘定多溴联苯醚的每周或每月可容忍摄入量,因此以暴露限值来评估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对健康带来的风险。暴露限值的计算是将对实验动物造成不良影响的剂量除以从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估计分量。暴露限值越低,公众健康的风险越高。专家委员会指出,根据有限的毒性数据,按每公斤体重计算,齧齿动物每日摄入毒性较高的多溴联苯醚同系物少于约 100 微克,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以这个数值(每日每公斤体重 100 微克)为基础,厘定多溴联苯醚的暴露限值。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摄入量一般的中学生每日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估计为 2.6 纳克,摄入量高的中学生则为 6.4 纳克。因此,摄入量一般的中学生的暴露限值为 38000(每日每公斤体重 100 微克 x 1000 ∕ 2.6 纳克),摄入量高的中学生则为 16000(每日每公斤体重 100 微克 x 1000 ∕ 6.4 纳克)。这些暴露限值显示,摄入量一般及摄入量高的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估计分量,不会引致健康问题。

表6:摄入量一般和摄入量高的中学生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暴露限值

根据专家委员会估计,不会对齧齿动物造成不良影响的剂量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的剂量(微克))
摄入量一般的 中学生 摄入量高的 中学生
少于 100 38000 16000

注:研究结果取至两个有效数字。

讨论

47. 这项研究显示,经测试的动物源性食物样本全部检测到多溴联苯醚。同一个类别的食物,多溴联苯醚的总含量差别很大。除脂肪含量外,生物的品种、栖息地、食物、年龄和新陈代谢等其他因素亦可能会影响体内的多溴联苯醚含量。这项研究所得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和估计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相若。 93033 按鲜重计算,鱼的多溴联苯醚含量最高,是中学生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

48. 根据摄入量一般和摄入量高的中学生的暴露限值,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的估计分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分别为每日 2.6 纳克和 6.4 纳克)远低于多溴联苯醚不会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少于 100 微克),两者的数值相差逾万倍。因此,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不会引致公众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问题。

49. 近期一项有关南中国居民的研究显示,他们体内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不超出欧洲研究所得的含量范围。34 然而,多溴联苯醚是一种阻燃剂,持久性强,不易分解,而且可在生物体内积聚,如不减少生产和应用,预计食物和人体内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将会增加。因此,长期监察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对本港市民的健康十分重要。

研究的局限

50. 虽然这项研究采用了 100 个混合样本,但如果可以就每种食物抽取更多样本化验,便能更准确地评估个别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平均含量。不过,采样多寡须考虑所需资源和拟包括的食物种类数目。这项研究未能测试所有含多溴联苯醚的食物,因此可能会低估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分量。

51. 由于可用资源有限,我们只能以食物购买时的状态进行分析。除一些即食肉类制品和乳制品外,大部分食物样本是未经烹煮的。研究显示,一般烹调过程不会产生多溴联苯醚或令多溴联苯醚流失。不过,按鲜重计算,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估计会因脂肪和水分含量增减而有所改变。 1 多溴联苯醚主要积存在食物的脂肪,例如鱼的脂肪组织,烹煮食物可能会减低多溴联苯醚的含量,但现时并无这方面的数据。

52. 收集食物消费量数据的方法,或会影响评估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的准确程度。食物消费量调查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中学生食物消费量模式的资料。虽然问卷内容十分全面,但始终未能涵盖每一种食物,当中有些食物可能与多溴联苯醚的摄入量有关,例如 问卷包括中学生进食鱼的整体消费量数据,但没有每种鱼及海产的消费量模式资料。此外,我们现时只有中学生食物消费量模式的数据。

结论及建议

53. 根据现有数据,以及考虑到所有的内在变数和局限,中心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生从动物源性食物摄入多溴联苯醚对健康带来的风险,不会引致公众健康和食物安全问题。

54. 现时有关动物源性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数据有限,并无足够理据更改一般的健康饮食建议。市民应保持均衡饮食,以免因只进食某几类食物而摄入过量化学污染物。此外,多溴联苯醚与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样,通常积聚在动物的脂肪内。为减少从膳食摄入多溴联苯醚,市民应进食低脂食品,切去肉类及肉类制品的脂肪,减少使用动物脂肪配制食物,以及采用低脂的烹调方法。

55. 业界应遵从优良务农规范和优良制造规范,例如避免让动物接触如发泡胶、隔热物和其他阻燃物料等含多溴联苯醚的物品;向可靠供应商采购食物,以及妥善保存货源资料,以便在需要时追溯源头。

参考资料

1  JECFA. 64 th Meeting – Safety evaluation of certain contaminants in food. 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55/ FAO Food and Nutrition Paper 82; Geneva , 2006.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6/9241660554_PDE_eng.pdf

2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isk profile on commercial pentabromodiphenyl ether–Report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n the work of its second meeting. Geneva : UNEP; 2006.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pops.int/documents/meetings/poprc_2/meeting_docs/report/POPRC-2%20rep%20add1.pdf

3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Decision POPRC-26: Commercial octabromodiphenyl ether.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pops.int/documents/meetings/poprc_2/evaluation2/annex_i2_6.pdf

4  Lober M. Exposure of Americans to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18, 2-19. 2008.

5  Hites RA.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in people: A meta-analysis of concentr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38(4), 945-956, 2004.

6  N oren K, Meirontye D. Certain organochorine and organobromin contaminants in Swedish human milk in perspective of past 20-30 years. Chemosphere; 40, 1111-1123. 2000.

7  Guvenius DM et al. Human prenatal and postnatal exposure to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obiphenyols, and pentachlorophenol.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 111(.9) , 1235-1241, 2003.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hponline.org/members/2003/5946/5946.html

8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 in food in Australia . 2007.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foodstandards.gov.au/_srcfiles/PBDE_Report_Dec_07.pdf

9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海水水质》,2008年。网址:
http://www.epd.gov.hk/epd/textonly/sc_chi/environmentinhk/water/marine_quality/
Dio_fur.html

10  Guan YF et al. Riverine input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 China ) to the coastal oce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1(17), 6007-6013, 2007.

11  Ramu K et al. Asian mussel watch program: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organochlorines in coastal waters of Asian countr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1(13), 4580-4586. 2007.

12  Cheung KC et al. Exposure to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marine and freshwater fish in Hong Kong . Chemosphere; 70, 1707-1720, 2008.

13  National Industrial Chemicals No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cheme (NICNAS). Interim publ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ertain PBDE congeners. Canberra : Common Wealth of Australia . March 2007.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nicnas.gov.au/publications/car/Other/Final%20Interim%20Report%20-%20March.pdf

14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an Union Risk Assessment Report: Diphenyl ether, pentabromo derivative (pentabromodiphenyl ether)". 2001. Available from URL:
http://ecb.jrc.it/DOCUMENTS/Existing-Chemicals/RISK_ASSESSMENT/REPORT/penta_bdpereport015.pdf

15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an Union Risk Assessment Report: Bis(pentabromophenyl) ether". 2002. Available from URL:
http://ecb.jrc.it/DOCUMENTS/Existing-Chemicals/RISK_ASSESSMENT/REPORT/decabromodiphenyletherreport013.pdf

16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an Union Risk Assessment Report: Diphenyl ether, octabromoderivative". 2003. Available from URL:
http://ecb.jrc.it/DOCUMENTS/Existing-Chemicals/RISK_ASSESSMENT/REPORT/octareport014.pdf

17  US EPA.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 Pentabromodipheyl ether. [cited 4 Nov 2008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iris/subst/0184.htm

18  US EPA.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 Octabromodipheyl ether. [cited 4 Nov 2008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iris/subst/0180.htm

19  US EPA.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 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 (BDE-47). (CASRN 5436-43-1) [cited 4 Nov 2008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iris/subst/1010.htm

20  US EPA.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 2,2'4,4',5-Pentabromodiphenyl ether (BDE-99). (CASRN 60348-60-9) [cited 4 Nov 2008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iris/subst/1008.htm

21  US EPA.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 2,2'4,4',5,5'-Hexabromodiphenyl ether (BDE-153) (CASRN 68631-49-2) [cited 4 Nov 2008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iris/subst/1009.htm

22  US EPA. 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 2,2',3,3',4,4',5,5',6,6'-Decabromodiphenyl ether (BDE-209). (CASRN 1163-19-5). [cited 4 Nov 2008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iris/subst/0035.htm

23  IARC. Summaries & Evaluations: Decabromodiphenyl oxide, Volume 81, 1999.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inchem.org/documents/iarc/vol71/079-decabrdipoxide.html

24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ive 2003/11/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6 February 2003 amending for the 24th time Council Directive 76/769/EEC relating to restrictions on the marketing and use of certain dangerous substances and preparations (pentabromodiphenyl ether, octabromodiphenyl ether). February 2003. Available from URL: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site/en/oj/2003/l_042/l_04220030215en00450046.pdf

25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ive 2002/95/EC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 January 2003 o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February 2003. Available from URL: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03:037:0019:0023:EN:PDF

26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NICNAS. NICNAS Information Sheet PBDEs: Interim publ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report on certain PBDE Congeners contained in commercial preparations of pentabromodiphenyl ether and octabromodiphenyl ether. March 2007.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nicnas.gov.au/Publications/CAR/Other/PBDE_PDF.pdf

27  US EPA.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oxic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 (PBDEs) significant new use rule (SNUR) questions. August 2007.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pa.gov/oppt/pbde/pubs/qanda.htm

28  FEHD. Food Consumption Survey 2000. Hong Kong : FEHD; 2001.

29  WHO. GEMS/Food-EURO Second Workshop on reliable evaluation of low-level contamination of food – report of a workshop in the frame of GEMS/Food-EURO. WHO; May 1995.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chem/lowlevel_may1995/en/index.html

30  Schecter A et al.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levels in an expanded market survey of U.S. food and estimated PBDE dietary intake by age and sex.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4, 1515-1620, 2006.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ehponline.org/members/2006/9121/9121.html

31  Eljarrat E et al. Occurrence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hexabromocyclododecane in sediment and fish from the Cinca river, a tributary of the Ebro river ( Spain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8(9), 2603-2608, 2004.

32  Frederisksen M et al. Hum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posure to PBDEs—A review of levels and sour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12(2), 109-134, 2009

33  Bocio A et al.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in foodstuffs: Human exposure through the die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1, 3191-3195, 2003.

34  Bi X et al.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South China maternal and fetal blood and breast milk.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4, 1024-1030, 2006.

附件:按鲜重计算,食物的多溴联苯醚含量(皮克/克)及脂肪含量(按重量比计算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