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公布本港首个总膳食研究有关霉菌毒素的结果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十二月十八日)公布香港首个总膳食研究的第七份报告,评估香港市民从膳食中摄取五种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的分量。

中心发言人说:「是次研究报告显示本港市民从膳食中摄入该五种霉菌毒素的分量属低。因此,一般市民不会因为摄取该五种霉菌毒素而令健康受到威胁。」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农作物受环境或虫害的影响,可能因霉菌滋长而产生霉菌毒素。一般成人主要从膳食摄取常见霉菌毒素。

就黄曲霉毒素而言,天然存在的黄曲霉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对人类致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虽然没有为其制订健康参考值,但建议在合理的情况下,应将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减到最少。

发言人表示,黄曲霉毒素可引致肝癌,会对乙型肝炎带菌者构成较大的风险。

他说:「天然存在的黄曲霉毒素较常见于花生、木本坚果、玉米、无花果干、谷物和上述食物的制品中。摄入量一般的本港市民每日从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的分量为每公斤体重零点零零零二至零点零零二八微克;摄入量高的市民每日则为每公斤体重零点零零零九至零点零零四九微克,显示本港市民从膳食中摄入黄曲霉毒素的分量属低。根据本港市民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和乙型肝炎带菌者的百分比推算,每年因摄入黄曲霉毒素引致的肝癌病例约八宗,占每年患肝癌的病例百分之一以下,市民不用过分担心。」

至于其余四种霉菌毒素(即「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发言人说:「市民从膳食中摄入这四种霉菌毒素的分量,全部远低于相关的健康参考值。因此,一般市民从膳食摄入这些霉菌毒素的分量,对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大。」

为避免摄入过量霉菌毒素,发言人建议市民应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饮食,减低因偏食某几种食物引致的风险,并避免食用发霉或受损的食物。由于坚果含有多种营养素,例如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质、纤维、维他命、矿物质等,适量进食不加盐的坚果可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业界则应使用优良务农规范和良好作业规范、向可靠的食物供应商采购食品及原材料和妥善储存食材,继续致力减低食物中的霉菌毒素含量。

食物安全中心于二○一○年三月展开香港首个总膳食研究,整项研究将于二○一四年完成。首六份报告(有关二恶英和二恶英样多氯联苯、无机砷、多溴联苯醚、除害剂残余、金属污染物和丙烯酰胺)已经公布。

总膳食研究评估整体市民和不同人口组别,从膳食摄入各种选定物质(包括污染物和营养素)的分量,从而估计摄入该等物质对健康带来的风险。研究聚焦于本港市民的整体饮食情况,而非个别食品。

研究是根据市民食物消费模式选出一百五十种食物,并检测在这些食物中残余除害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金属污染物、霉菌毒素、主要营养素及元素等一百三十多种物质的含量,再结合食物消费量的数据,从而估计市民从膳食摄入各种选定物质的分量。

有关霉菌毒素的报告全文已上载中心网页:www.cfs.gov.hk。其他物质的研究结果将分期公布。



2013年12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