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蔬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研究结果

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地食用蔬菜检出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不会对一般市民健康构成即时风险;此外,水灼较浸泡更能有效减少蔬菜的硝酸盐含量。

中心发言人今日(七月三十日)建议市民应保持均衡饮食,每天最少进食两份水果和三份蔬菜。市民应均衡食用各种蔬菜,包括叶菜、花菜、根茎类、瓜菜/果菜类及豆类等。

有关研究旨在检测本港市面出售蔬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评估市民从蔬菜摄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健康带来的风险,并探讨常用的烹调方法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发言人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天然存在于环境四周,亦可于人体内产生,还可用作肥料及食物添加剂。各种蔬菜都含硝酸盐。硝酸盐本身可说是没有毒性的,但如处理或贮存不当,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硝酸盐会被细菌转化成亚硝酸盐,而大量的亚硝酸盐可引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亦称为蓝婴综合症,指血红蛋白未能把氧气带到各身体组织,令皮肤和嘴唇发紫的一种罕见症状),婴儿较易受到影响,故公众关注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

中心在街市及超级市场抽取了73种市民经常食用的蔬菜样作检测,共约700个样本,包括:

(一)叶菜类:如白菜、菜心、唐生菜、芥兰;
(二)花菜类:如椰菜花、西兰花;
(三)茎类:如芦笋、西芹及大豆芽菜;
(四)鳞茎类:如韮菜、蒜头、洋葱;
(五)豆类:如荷兰豆、蜜糖豆;
(六)块根/块茎类:如甘笋、莲藕、马铃薯;
(七)果菜(瓜类):如苦瓜、青瓜、节瓜;
(八)果菜(菇类):如鲜冬菇、白蘑菇、鸡脾菇及秀珍菇;及
(九)果菜(不包括瓜类及菇类):如茄子、蕃茄、灯笼椒。

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八成蔬菜样本的硝酸盐含量少于每公斤2,000毫克。

不同种类蔬菜的硝酸盐平均含量不一,依次为叶菜类(每公斤2,100毫克)、块根/块茎类(每公斤720毫克)、果菜类和和豆类(由每公斤14至370毫克)。叶菜类当中,苋菜、小棠菜及白菜的硝酸盐平均含量较高,超过每公斤3,500毫克。

另一方面,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很低,平均每公斤少于1毫克。发言人总结说:「是次研究结果与外国及国内的相若。」
研究亦发现,水灼较浸泡更能有效减少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以菜心、苋菜及西芹作实验,水灼蔬菜一至三分钟,已可将硝酸盐含量减少百分之十二至三十一。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矿物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最少进食400克蔬果,以预防慢性疾病。本港卫生署亦推广每日最少两份水果及三份蔬菜(每日二加三)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以促进健康。发言人建议市民减少摄入硝酸盐的同时,亦须维持建议的蔬菜摄入量。

他说:「虽然某些叶菜的硝酸盐含量较高,但是这些叶菜亦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因此,市民应该吃叶菜,同时亦应进食其他种类的蔬菜,如瓜菜/果菜类及豆类等硝酸盐含量低的蔬菜。」

「市民亦应妥善处理和烹煮蔬菜。如并非即时烹煮的蔬菜,应放入雪柜;蔬菜切碎或磨碎后,应尽快烹煮;烹煮前,应按情况先行清洗和削皮;用水灼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并在食用前将水弃掉。」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出生后首六个月以纯母乳喂哺,其后适当地添加补充食物。婴儿食物,例如菜泥及菜粥,宜即煮即食。如须贮存,应置于雪柜的冷藏格(摄氏零下18度或以下),以防止食物受细菌污染而导致亚硝酸盐积聚。

中心呼吁业界应该向可靠的供应商采购蔬菜,并妥善保存货源记录,以便在有需要时追溯源头。他们亦应把蔬菜贮存于雪柜或低温干爽的地方,以防止因腐烂而导致亚硝酸盐积聚。

报告摘要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4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