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通讯

专题特写

认清蔬菜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相信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对身体有益,因为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他命及矿物质,具有预防慢性疾病及癌症的功效。然而,一些人或会关注蔬菜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健康有何影响。我们有需要为此担心吗?

蔬菜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这种物质可在土壤、水及食物中找到,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硝酸盐可自然地和在细菌促进下加快转化为亚硝酸盐。在人体肠道内,硝酸盐也会在代谢作用下转变成亚硝酸盐。除蔬菜外,我们也会透过许多其他途径,例如受污染的水,以及火腿、香肠等加工肉类(以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作为食物添加剂),摄入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因种类而异。一般来说,叶菜类蔬菜(例如椰菜及菠菜)的硝酸盐含量较高,根茎类蔬菜(例如马铃薯及甘笋)及球茎类蔬菜(例如洋葱及蒜头)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另一方面,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通常很低。

图1:硝酸盐含量不同的蔬菜示例

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健康的影响

硝酸盐相对来说没有毒性,但其代谢物亚硝酸盐却可令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无法在人体内运送氧气,引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嘴唇和皮肤会发紫。健康的人很少会患上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婴儿却较易出现此病症,原因是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导致硝酸盐在细菌增生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此外,婴儿体内的胎儿血红蛋白较易受到亚硝酸盐影响,也较难把正铁血红蛋白还原至正常状态。这种婴儿病症称为「蓝婴综合症」。

亚硝酸盐也可在人体内与胺产生内源性硝化作用,形成亚硝胺。亚硝胺可能会令实验动物患癌,但流行病学研究未能证明从膳食摄入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我们从包含蔬菜的正常膳食摄入硝酸盐时,也摄入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维他命C),或有助抑制内源性亚硝胺形成。欧洲食物安全局也认为进食蔬果的益处,大于透过蔬菜摄入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风险。

影响蔬菜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

(1) 食物加工程序

硝酸盐可溶于水。研究显示,蔬菜经清洗和沸水烹煮后,由于硝酸盐流失于水中,硝酸盐含量会减少。研究也发现,去除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部分,例如把马铃薯去皮,也可把硝酸盐含量降低。

如把蔬菜切碎或磨碎,植物细胞会释出可让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酶,可能导致大量亚硝酸盐形成。因此,蔬菜在切碎或磨碎后,最好尽快烹煮,而婴儿食物(例如菜泥)亦应即煮即食。

(2) 贮存环境

新鲜完好的蔬菜只要贮存妥当,亚硝酸盐含量通常很低。研究显示,在冷冻情况下,酶及细菌会失去活性,可抑制亚硝酸盐形成。因此,蔬菜如非即时烹煮,最好存放于摄氏4度或以下的雪柜内。

烹煮可破坏蔬菜中酶的活性,但蔬菜其后如受细菌污染,细菌可把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引致亚硝酸盐累积。因此,如打算隔夜贮存包括蔬菜在内的热食,应在食物烹煮后和供各人进食前,把所需分量留起,然后尽快冷却,并在两小时内放进雪柜贮存。此外,可考虑食用根茎类蔬菜或球茎类蔬菜,因为其硝酸盐含量通常较低。

蔬菜公认具有预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的益处。市民应保持均衡饮食,进食各类蔬菜,同时适当处理蔬菜,防止亚硝酸盐累积。

注意事项

给市民的建议

食安仔教室

气炸的缺点真比油炸的少吗?

空气炸锅在十多年前面世,近年已成为本港越来越受欢迎的厨房电器。空气炸锅体积小巧,用途广泛,可烹制多种菜式,因此吸引许多本地家庭使用。空气炸锅也标榜用油量少于油炸,烹煮速度较对流式焗炉为快,非常适合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及环境。

我们会在下文介绍气炸的原理,并探讨这种烹煮方式在食物安全方面的优点与缺点,以及使用空气炸锅烹制食物时应注意的事项。

图1:空气炸锅的基本原理 ― 发热元件旁设有风扇,带动热空气迅速循环。食物接近热源,滴下的油会收集在网篮下方。

空气炸锅如何运作?

空气炸锅虽名为炸锅,实非如此,而是一个小型的枱面对流式焗炉。空气炸锅与对流式焗炉一样,都是以发热元件把食物加热,并且内置风扇,带动空气循环。在空气炸锅中,食物接近热源,被温度高达摄氏200度左右的热风急速吹着。食物置于网篮内烹煮,以便热空气围绕食物循环流动。循环的气流可把食物表面烘得香脆,但中心不会变干。这烹煮过程只需少量的油,甚至不需用油,便可模拟油炸的效果。由于是以流动空气在细小的密闭空间内把食物煮熟,因此把食物切成小块,不要重叠,空气炸锅便能发挥最佳作用。

气炸是更健康的烹煮方式吗?

要回答这问题,我们需就食物安全及营养的不同范畴整体作考虑。

脂肪量减少

由于传热媒介是空气而非油,气炸食物时,通常只需加入少量油,便可使炸好的食物口感更佳。至于从肉中流出含有脂肪的肉汁,则会分开收集在网篮之下。

气炸烹煮虽可大幅减少食物的总脂肪含量,但属高温干热烹煮方式,与烘焙一样,容易在高温烹煮过程中产生化学污染物,例如丙烯酰胺及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市民应小心选择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果,以控制膳食中脂肪及盐的总量。

在烹煮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

在高温烹煮过程中产生的其中一种污染物丙烯酰胺,可能会令人患癌。当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空气炸锅中以摄氏120度或以上烹煮时,食物本身的游离氨基酸天门冬酰胺会与还原糖(例如葡萄糖及果糖)发生反应,可形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能令人致癌,并且具有基因毒性,因此没有安全食用量,我们应在合理的情况下,把其食用量减至最低。

气炸产生的丙烯酰胺是否较油炸为少,暂时未有定论。虽然多项研究发现,气炸马铃薯的丙烯酰胺含量较近似的油炸马铃薯为低,但也有少数研究指出,两种烹煮方法所产生的丙烯酰胺,在分量上并无显着差异。其他因素,包括所使用的马铃薯或淀粉的成分、食物的表面面积,以及烹煮的时间和温度,也会使丙烯酰胺形成过程增加复杂性。一般而言,气炸时较安全的准则是「甘饴金黄色」,也就是说,在烹制马铃薯、芋头及面包等淀粉类食物时,把食物煮至呈金黄色或浅黄色即可,切勿烹煮过度。

彻底煮熟食物,切勿把过多食物放进空气炸锅内

我们应确保食物(尤其是较大件的食物)彻底煮熟,并应分批烹煮,切勿把过多食物放进空气炸锅内。注意食物有哪些部分较易烤焦,以防有害化学污染物形成。偶尔翻动一下食物,使受热均匀,可防止把食物弄焦。总而言之,食物应煮至全熟,但不可烧焦。

出街食饭

如何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在2020年9月,有7个羣组共19人在进食购自屯门一家食肆的龙虾伊面后出现肠胃炎症状,这些食物中毒个案的病原体是天然存在于海水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调查发现,该食肆的员工佩戴同一双手套处理生海鲜和煮熟的配料,又使用清洁工作枱的毛巾来抹手,而工作枱则同时用于处理生海鲜及熟食。因此,交叉污染很可能是以上食物中毒个案的成因。事实上,交叉污染是经常为人忽略,而又可以预防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图1:避免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是引致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传播途径

交叉污染指微生物从一种媒介,例如食物(尤其是生的)、用具及处理食物人员的手,传播至另一种食物。交叉污染可能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其一是食物互有接触,或有食物的汁液滴到另一食物之上,直接传播细菌;另一种情况是经由受污染的手、虫鼠粪便、食物配制设备及用具、工作枱面,甚或水花,间接把细菌传播至食物。

加剧问题的因素

本港很多食肆只设有小型厨房,食物配制区空间狭窄,却又提供多款菜式,在繁忙时段,供应量更大,以致配制食物时,或有可能未做好食物安全措施,增加即食食物受交叉污染的风险。尽管有种种限制,食肆经营者仍可采取一些基本而有效的步骤,避免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家居环境也有交叉污染的风险,我们应采取相同的基本步骤,以防食物受到交叉污染。

避免交叉污染的基本步骤

我们在配制食物时,应该经常彻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生的食物或食物包装后,以及在处理熟食/即食食物前。洗手时应使用枧液及清水,搓手最少20秒,然后冲洗干淨,以即弃纸巾抹干双手。处理即食食物时,可戴上即弃手套。手套如有损坏或弄污(例如接触生的食物后),便应更换。我们应谨记,佩戴即弃手套不能代替正确洁手。

把食物配制设备及厨具清洁干淨和有效消毒,同样重要。在处理熟食/即食食物前,必须彻底把工作枱面清洁和消毒。我们应以热水及清洁剂清洗用具及工作枱面,在配制生的食物后,更应这样做。

此外,雪柜内生的食物及熟食/即食食物,应贮存于有盖容器内,以免生的食物与熟食/即食食物互相接触。生的食物应置于熟食/即食食物下方,以防汁液滴下,导致交叉污染。我们应把熟食/即食食物妥为放置,以防止食物遭虫鼠污染。

注意事项

  1. 交叉污染是食物中毒的常见主要成因。
  2. 生的食物接触到熟食/即食食物,或有汁液滴至熟食/即食食物上,可直接造成交叉污染。此外,受污染的手、虫鼠、工作枱面、食物配制设备及用具,可间接引致交叉污染。
  3. 不论是食肆或家居,只要采取一些基本的卫生措施,便可预防交叉污染。

给消费者的建议

营养大对决 + 今日食营啲

(1)    识食排行榜 - 港式小菜糖含量

大家进食港式小菜时,不要以为只须留意盐分,其实不少粤菜的芡汁或酱料都添加了糖,食物的糖分是否偏高,也值得注意。以很多人爱吃的菠萝咕噜肉为例,这道菜酸酸甜甜,每100克含糖量高达10克,而中式牛柳每100克也含有7克糖。因此,你如果喜欢粤菜,又想吃得健康一点,不妨多些亲自下厨,这样便可自行控制食物的盐糖分量。在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的Instagram网页(https://www.instagram.com/hkassr/),大家可随时找到更多减盐减糖的健康饮食贴士。

(2)    开胃推介 - 香叶鲜番茄汁天使面

近日天气转凉,让人胃口大开。今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一款「香叶鲜番茄汁天使面」,茄汁酸甜开胃,也较白汁低脂和健康,而香叶为食物增添香味,可减少使用调味料,有利于减盐。这是一款简单易做的菜式,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入卫生署的「有营食肆」网站,依照菜谱烹调,网址如下:

https://restaurant.eatsmart.gov.hk/b5/content.aspx?content_id=1031

中心动向

(1)    「食物安全」流动应用程式将于2021年3月31日中午起停止服务

为了更有效分配用于风险传达工作的资源,食安中心的「食物安全」流动应用程式将于2021年3月31日中午起停止服务。倘有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食安中心会继续透过不同渠道,以互动和多元化的模式,适时和有效地向市民及业界发放食安讯息。欢迎登入食安中心网页(www.cfs.gov.hk)或追踪中心的Facebook (www.facebook.com/cfs.hk)及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cfs.hk/)专页,以了解和分享最新的食安资讯。

(2)    全新食安节目「食安电影频道」

食安中心最近展开了名为「食安电影频道」的全新网上短片宣传活动,请来了中心吉祥物「食安仔」和「食安妹妹」,以风趣贴地的港产片式幽默手法,与大众探讨一些食安议题。我们希望藉着广为人知的电影片段,让市民从娱乐中获得实用的食安资讯,使日常饮食变得更安全、更健康。

「食安电影频道」已于2021年1月7日在食安中心YouTube频道首播,并在中心的Facebook和Instagram同步上映。请各位多多支持,并欢迎介绍亲友欣赏本系列短片。

食安中心 YouTube频道 食安中心Facebook专页 食安中心 Instagram专页

(3)    少糖星期五

美味茶饮一向深受港人欢迎!不过,大家应留意不同口味的茶饮,糖分高低各有不同。如想保持身体健康,当然要选择减糖产品!为了鼓励大家一起减糖,食安中心现推出「少糖星期五」优惠活动,凡于特定的星期五到参加「少糖星期五」活动的茶饮店购买指定的减糖或无糖饮品,即获减价2元。

请登入「全城减盐减糖」Facebook专页,了解有关详情。

读者也可在「少糖星期五地图」(https://bit.ly/317u7ME)找到参与活动的茶饮店资料。

(4)    新展板

食安中心的传达资源小组展览室近日制作了两套分别以「营养资料标籤制度」及「食得安心: 生冷食物要留神」为主题的新展板,以介绍本港法例下的营养标籤规定,并呼籲公众注意四类高危人士(孕妇、婴幼儿、长者及免疫力弱人士)在进食「生冷食物」时可能面对的风险,好让市民作出安全的食物选择。上述展板现于传达资源小组展览室展出,相关的资料单张可供免费索取,欢迎大家亲临参观。传达资源小组展览室的地址和开放时间如下:

地址    :九龙深水埗钦州街西87号食物环境卫生署南昌办事处暨车房4楼401室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8时45分至下午1时;下午2时至下午5时30分

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问问食安小队

以貌取蛋

小敏:食安仔,鸡蛋系唔系越深色就越有营养㗎?

食安仔:好多人买鸡蛋嘅时候都会精挑细选,除咗留意蛋壳有冇破裂同污迹之外,仲会「以貌取蛋」,用蛋壳颜色嚟衡量鸡蛋嘅营养价值。呢个方法系咪精确呢?等我同大家分析吓啦!

蛋壳颜色主要受到鸡只嘅品种影响。除咗遗传因素,母鸡嘅年龄都会影响蛋壳嘅颜色,好似生啡蛋嘅母鸡,佢哋随住年龄增长,生嘅蛋会大啲,蛋壳都会浅色啲。有人或者会以为啡蛋天然过白蛋,营养更加丰富,但事实系蛋壳系啡色定白色都好,啲蛋嘅营养价值都好接近。相比起蛋壳嘅颜色,母鸡嘅饮食同居住环境对鸡蛋营养影响更大。

小敏:咁点解蛋黄颜色有深有浅嘅?

食安仔:蛋黄颜色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好似饲料嘅色素成分咁。如果啲鸡食嘅系粟米或者红萝卜呢啲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嘅饲料,咁呢种天然存在喺植物嘅色素就会令到啲蛋嘅蛋黄深色啲。

小敏 原来系咁,我又学到嘢喇,多谢你呀,食安仔!

食安小测试

  1. 下列哪项有关反式脂肪的描述并不正确?
    1. 氢化植物油是从食物摄取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
    2. 反式脂肪是营养标籤必须标示的其中一种营养素。
    3. 反式脂肪是一种饱和脂肪。
    4. 有证据显示,摄取反式脂肪,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含量会上升,同时血液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含量会下降,罹患冠心病等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因此增加。
  2. 预先包装食物标示为「低钠」,即每100克食物的钠含量不高于多少毫克?
    1. 120毫克
    2. 140毫克
    3. 200毫克
  3. 以下哪项不是正确使用即弃手套的方法?
    1. 配戴前、脱去后和更换时,应彻底清洁双手。
    2. 接触生的食物后,无需更换手套,可直接处理熟的食物。
    3. 手套沾污后,应即更换。

食安仔忙甚么?

餐桌搜查线–各类牛肝菌都可安全食用吗?

近日有市民怀疑食咗牛肝菌之后食物中毒,我食安仔为咗要知道出事嘅原因,就跟住食安中心人员去涉事嘅店铺调查同抽样做化验。真菌专家评估过我哋攞番嚟嘅样本之后,话今次系因为牛肝菌混入咗一啲唔可以食用或者有毒嘅菇类,先至引起食物中毒。

大家要知道,牛肝菌有好多品种,唔系种种都食得㗎,有啲仲有毒㖭。有人会采摘野生牛肝菌嚟食,可能会采摘埋啲有毒嘅菇都唔知,啲毒菇混咗喺可以食用嘅牛肝菌入面,食咗就会中毒㗎喇,而且一般会系急性,食咗冇几耐,就会出现噁心、呕吐同肚痛呢类肠道病病征。患者食咗唔同种类嘅毒菇,仲可能会有其他征状,好似极度口渴、大量流汗、昏迷、产生幻觉、异常兴奋、肝脏受损咁。

消费者如果想买到可以安全食用嘅菇类产品,就应该帮衬信得过嘅店铺,千祈唔好自己摘菇呀!如果怀疑菇类产品混入咗其他性质不明嘅菇,或者啲菇睇落去唔多干淨,例如有栽培物料喺上面,又或者有变坏嘅迹象,好似起斑点、发出异味或者带有黏液,同埋包装入面有好多粉末或者碎块,咁就千祈唔好买喇!

最后,如果怀疑食咗菇类产品引致食物中毒,记住要即刻睇医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