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點橫額

回到主頁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八年四月第一百四十一期) - 食物安全平台

訂定精米中鎘的最高含量

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組
研究主任黎礎程女士報告

上期文章探討了訂定食物中金屬污染物的最高含量的一般原則。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為精米這種食品,訂定有關引起公眾衞生關注的金屬污染物 — 鎘的最高含量。 

鎘是如何進入精米中?
鎘是其中一種天然存在於地殼的金屬,普遍存在於環境中。一些人類活動(例如工業化及採礦)會釋出鎘進入水及土壤。稻株從受污染的土壤及水吸收鎘,最終會積聚在不同部分,包括米。 

有關精米中鎘含量的國際標準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物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確定米是全球逾半人口的主要食糧,而亞洲是最大的生產及食用地區。在某些地區,米亦是其中一個攝入鎘的主要膳食來源。從膳食攝入鎘導致急性鎘中毒的機會很微。不過,鎘可積聚在腎臟,長期攝入鎘或會破壞腎功能。

二零零六年,食品法典委員會把精米中鎘的最高含量定為每公斤0.4毫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訂該最高含量時,日本基於國內土壤的高鎘含量以致一些日本米樣本的鎘含量偏高,故支持把最高含量定為每公斤0.4毫克。相反,一些其他司法管轄區關注到,專家委員會所進行的鎘攝入量評估未有充分顧及部分國家/地區飲食模式的差異,以及易受影響羣組(包括兒童)攝入鎘的情況。此外,土壤的高鎘含量只屬地區性問題,只會影響小量在國際間買賣的米。因此,以米為主要食糧的國家對於把最高含量定為每公斤0.4毫克有所保留。


圖2:在提出精米中鎘的建議最高含量時,中心已考慮多項因素。

圖2:在提出精米中鎘的建議最高含量時,中心已考慮多項因素。

本地情況
在香港,食物中准許的金屬污染物含量受《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第132V章) (《規例》)所規管。最近,香港檢討《規例》,以保障公眾健康和促使本港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注意到,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是把精米中鎘的含量訂為每公斤0.4毫克,但世界貿易組織的《實施動植物衞生檢疫措施的協議》亦訂明,政府可建基於科學制訂本身的食物安全標準。

在提出精米中鎘的建議最高含量時,中心已考慮多項因素。有關因素包括:本港的食物消費模式及飲食習慣(即精米是本地的主要食糧)、不同司法管轄區所採用的相關標準(即歐洲聯盟、南韓、新加坡及內地採納精米中鎘的最高含量為每公斤0.2毫克),以及風險評估結果(即基於本地食米量,把精米中鎘的建議最高含量訂為每公斤0.2毫克足以保障本港市民的健康) (見圖2)。中心建議把精米中鎘的最高含量訂為每公斤0.2毫克,較食品法典委員會更嚴格,屬符合科學理據的做法。該建議最高含量可在保障本地公眾健康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國際貿易障礙之間取得平衡。此外,該建議的最高含量與以精米為主要食糧的經濟體系所採納的最高含量相若。

下期文章
我們將會在下期文章探討另一種食品(即水產動物)中的金屬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