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三年六月第八十三期)- 食物安全平台

基因改造食物 — 冀望与疑虑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庄梓杰博士报告

基因改造食物推出市场已接近20年,但仍未为部分消费者接受。上一期提及基因改造食物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制造。这期我们会谈谈现时在市面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人们对这类食物的疑虑。

基因改造农作物

市面上大部分的基因改造食物都是基因改造农作物,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豆、粟米、棉花和芥花籽(按农地面积大小序)。最初,基因改造农作物开发者希望他们的产品获得生产者或农民接纳,因此重点针对影响产量的各种问题。开发基因改造农作物,令农作物拥有抵受除草剂和防虫蛀等特性,藉此得到更大的保护。农夫种植含有对特定除草剂有抵抗性基因的基因改造农作物,可使用相关的除草剂去除杂草,而不损害农作物。至于具备防虫蛀特性的基因改造农作物,改造方式是把生产灭虫蛋白质的基因(例如由微生物苏云金杆菌抽取的Bt蛋白)植入农作物,令农作物能抵抗害虫。种植了这些具针对性的基因改造农作物后,使用除草剂和除虫剂会更见效,因而可减少这些除害剂的整体使用量。

对于在配方奶产品添加胆碱、牛磺酸和核苷酸的益处,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主要基因改造农作物(包括食物、饲料或其他用途)的全球种植比率图
[资料来源: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2》]

此外,具有不同特性的基因改造农作物通过传统杂交,可育成具有多种特性的新一代品系,种出的基因改造农作物被称为具有混合特性。这在基因改造粟米和基因改造棉花中很常见。

除了加强对农作物保护的特性外,还有一类是改良了营养成分的基因改造食物,这可能会成为未来基因改造食物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举例来说,大豆的脂肪酸成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去改变,经改造的大豆可以榨取出品质稳定的植物油,可用于煎炒而无须经过氢化过程,从而减少在部分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

基因改造微生物

基因改造微生物较常用于制造食物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用的蛋白质或酵素。这些物质的天然来源有限,但通过现代生物科技,把这些物质的基因放进酵母,便可大量生产。此外,生物科技公司已为酿酒业成功开发了一些酵母菌株,能够减少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问题

尽管基因改造食物带来刚才提及的益处,坊间仍有不少反对声音,认为这些经过改造的食物对健康有害。

基因改造食物通常涉及植入新的遗传物质。有人担心经改造的基因,特别是耐抗生素基因会转移到人体细胞或肠道细菌中,影响人体健康。事实上,类似的基因转移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为慎重起见,国际组织建议弃用耐抗生素基因开发基因改造食物。耐抗生素标示基因通常在基因改造农作物的研发过程中用来识别转化细胞。其实我们平常吃的蔬菜、肉类或其他食物全都含有来源生物的遗传物质,但我们却很少担心基因转移的问题。

人们对基因改造食物的另一个疑虑是植入的基因可能会产生新的致敏原。某种基因改造农作物在未上市前的实验阶段便曾出现过这个问题。不过,至今尚未出现有人因吃了市面售卖的基因改造食物而出现致敏反应的事故。基因改造农作物如含有新的致敏蛋白质,便不大可能通过基因改造食物的销售前安全评估。

说到基因改造食物,不能不提最富争议性的基因食物之一—基因改造三文鱼。基因改造三文鱼或会成为首个获批准供食用的基因改造动物。下一期我们会详细谈谈基因改造三文鱼及其他基因改造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