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零九年八月第三十七期)-食物安全平台

基因改造食物:耐抗生素标示基因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评估组
科学主任周淑敏女士报告

除了上一期提及的致敏性外,基因改造食物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亦引起公众关注。我们将会在今期探讨有关使用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安全问题。

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作用

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例如耐卡那霉素*基因)通常在基因改造农作物的研发过程中用来识别转化细胞。在基因工程进行初期,科研人员往往难以确定植物细胞是否已经摄入目标脱氧核糖核酸。为方便识别已植入转基因的细胞,科研人员会把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与有关基因连接,同时转移至植物细胞内。由于耐抗生素标示基因对有毒的抗生素具有抗性,带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和有关基因的细胞便可在含有相关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存。科研人员其后会从转化细胞(见图1)种植出带有有关基因的基因改造植物。虽然耐抗生素标示基因在成功研发出转基因植物后便再无用处,但它们仍然会留存在该植物内。

图1

基因改造农作物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引起的关注及安全问题

基因改造农作物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令人关注到,人类肠道中的细菌可能会从经消化的基因改造植物释出的脱氧核糖核酸中,摄入耐抗生素标示基因,因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一旦致病微生物摄入耐抗生素标示基因,这种基因转移可能会减低抗生素的功效,影响人体健康。

基因转移的机会

虽然基因转移一直是理论上可能出现的风险,但世界卫生组织及食品法典委员会均指出,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由植物转移至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的机会很低,因为耐抗生素标示基因须经过多个繁复的步骤才可转移和稳定地表达。此外,近年的人类研究亦显示,没有一种基因改造物质在经过整个消化管道后仍能保持完整,故此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摄入仍具有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机会微乎其微。

耐抗生素标示基因及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基因改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

国际及多国食物安全机关已就基因改造植物中的常用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安全问题作出评核。直至目前为止,并无证据证明现时使用的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会损害人体健康。

至于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基因改造农作物,则会与任何新研发的基因改造植物一样,必须先接受安全评估,然后才获准推出市场,而有关当局将会考虑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产物的安全问题和有关抗生素的临床重要性等因素。如有关资料的评估显示,农作物含有该种耐抗生素标示基因或该种基因产物会影响人体健康,该种标示基因或基因产物便不得存在于食物中。

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以外的其他选择

有关当局已采取预防措施,鼓励科研人员采用不会令基因改造植物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转化技术,包括在成功转移基因后移除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以及使用其他标示基因(例如耐除草剂的基因)代替耐抗生素标示基因。

虽然公众关注到衍生自基因工程的食物可能会引致过敏和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但现时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基因改造食物均通过安全评估,可供人安全食用。

词汇

基因 遗传物质的单位,记载了一切用作制造细胞内蛋白质的所需资料,从而决定生物的特性。
基因改造食物 任何属于基因改造生物或衍生自基因改造生物的食物。
转基因 被植入至宿主生物体内的有关基因。

* 卡那霉素一向用于治疗结核病和某些经由性接触传染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