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八年一月第一百三十八期) - 焦点个案

婴儿配方奶粉非无菌

- 沙门氏菌不能有

食物安全中心
风险传达组
科学主任庄梓杰博士报告

背景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法国爆发涉及饮用婴儿配方奶粉的婴儿感染沙门氏菌个案,以致涉事公司的相关产品必须回收。在确定有关产品有在本港出售后,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已指令业界回收。本文会讨论婴儿配方奶粉出现的致病菌,以及有关安全配制婴儿配方奶粉的建议。

与婴儿配方奶粉有关的致病菌

多年前,婴儿配方奶粉相关的食物中毒爆发个案备受国际关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世卫)举行专家会议,评估多宗婴儿配方奶粉导致婴儿患病个案涉及的特定微生物。结论确认受克洛诺菌属(前称坂崎氏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是令婴儿受感染的媒介及源头。事实上,克洛诺菌属及沙门氏菌均能够长时间在干燥环境(例如干制食品及食品加工处理环境)下生存。有些个案亦确定婴儿配方奶粉本身被这些微生物微量污染。

婴儿配方奶粉并非无菌产品

一些人可能以为婴儿配方奶粉是无菌产品,但现有科技仍无法生产无菌的婴儿配方奶粉。一般而言,婴儿配方奶粉是按三种生产工序制造:湿法生产工序、干法生产工序及干湿法复合生产工序(见图)。液态奶类可透过在容器进行热处理消毒(即经消毒的奶类);又或透过持续流动系统进行热处理,再以无菌方式注入已消毒的容器(即超高温法处理的奶类)。与液态奶类不一样,婴儿配方奶粉须在干燥状态下生产,而生产过程涉及在不是无菌的情况下把配料成分进行干燥或干燥状态下混合,并可能添加不耐高温的配料。此外,由于在干燥环境中细菌通常更耐热的特性,故难以在这类制成品中完全消灭活致病菌。

各类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工序的简化图。

婴儿配方奶粉在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源头较可能与加工处理的环境、设备及原材料出现的微生物有关。在湿法生产工序及复合生产工序中,热处理步骤通常会令有关的致病菌数量大减,故一般会视作制造产品的控制重点(CCP)。因此,如有制成品受污染, 很大可能是产品在干燥后及后段的加工处理步骤期间受加工处理环境及/或设备污染所致。另一方面,在干法生产工序及复合生产工序,干燥状态配料的微生物质素须符合制成品的要求,因为各种粉状配料在混合期间或之后均不再有减少微生物的工序。因此,混合的步骤应在严格的卫生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受污染。为减低在各种生产工序中出现交叉污染,制造商应推行持续的微生物监察计划,监察厂房进行干燥、混合及包装步骤的四周环境, 以及与食物接触的表面/设备。

有关冲调婴儿配方奶粉的建议

虽然婴儿配方奶粉并非无菌产品,在打开包装后亦可能会受污染,但在餵哺前妥善冲调可减低出现微生物危害的风险。粮农组织/世卫建议,婴儿配方奶粉应以不低于摄氏70度经煮沸的水配制,以便能有效消灭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冲调好的奶应冷却至可餵哺的温度,然后立即饮用。冲调好的奶若未能在两小时内饮用,便应倒掉。对于高风险婴儿(包括未满两个月、早产、出生体重不足(少于2.5公斤)及免疫力较弱的婴儿),如未有以母乳餵哺,如情况许可,照顾者宜选用经商业无菌处理的液态婴儿配方。

中心所采取的行动

在接获欧洲委员会的通报,指涉事产品曾进口香港,中心已指令有关进口商将涉事批次产品停售及下架,并回收相关产品。

注意事项: 

  1. 婴儿配方奶粉并非无菌产品,可能受致病菌污染,导致婴儿患上严重疾病。
  2. 婴儿配方奶粉应以不低于摄氏70度经煮沸的水配制,以便能有效消灭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
  3. 制造商及照顾者均须采取控制措施,尽量减低微生物风险, 确保婴儿配方奶粉适宜饮用。

给照顾者的建议

给制造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