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焦点横额

回到主页 下一篇文章

食物安全焦点(二零一六年九月第一百廿二期) - 焦点个案

猪肉中的违禁兽药(沙丁胺醇)残余

食物安全中心
屠房(兽医)组
Michael HWANG 兽医报告

二零一六年八月四日,有内地进口猪只的尿液样本经初步测试后发现含违禁兽药残余。政府化验所翌日证实尿液样本含沙丁胺醇残余,但部分猪只已被屠宰并流入市面,恐已被市民食用,幸而其后未有接获相关的食物中毒报告。

什么是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是一种乙类促效剂。乙类促效剂属人工合成物质,能刺激所有身体组织(包括骨骼肌肉)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沙丁胺醇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可纾缓呼吸困难,是治疗哮喘病人的常用药物。但是,本港禁止把沙丁胺醇用于食用动物。

本港的规管情况

根据《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 (化学物残余)规例》(第139N章),目前有七种禁药和37种受管制药物受到监管。七种禁止用于食用动物的禁药包括两种乙类促效剂(沙丁胺醇和盐酸克仑特罗)、两种抗生素和三种激素。而受管制的37种药物多为抗生素,法例规定这些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浓度不得超过订明的最高残余限量。此外,沙丁胺醇亦同时受《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第132AF章)规管。

自一九九八年起,本港屠房便实行检验制度,抽取食用动物的尿液作兽药残余测试。进入本港屠房的每批猪只,均会被随机抽取尿液样本。倘发现有样本未能通过检测,有关批次便会被人道毁灭,屠体亦会被销毁。政府每年平均会抽取五万个样本作化验,以往曾有样本被检出含盐酸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见图)。

猪只在屠宰前抽取尿液样本作乙类促效剂检测的统计数据
猪只在屠宰前抽取尿液样本作乙类促效剂检测的统计数据

乙类促效剂尚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莱克多巴胺。莱克多巴胺已于二零零七年在本港注册,获准按标籤指示在食用动物身上使用以提高产肉量。

乙类促效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早于一九六三年,已有大量文献记载在农场动物饲料中添加乙类促效剂的好处,包括提高餵饲效率、促进生长,令动物少长脂肪(增加瘦肉比例)和增加产肉动物的肌肉量等。到了九十年代初,由于各地相继爆发因食用含乙类促效剂(盐酸克仑特罗)的牛肝而引起的中毒事故,欧盟禁止畜牧业使用乙类促效剂,乙类促效剂的光环亦开始逐渐褪色。

消费者愈来愈关注食物风险(有害化学物残余)和个人健康,对优质瘦肉的需求亦逐渐增加。他们要求肉类不但安全而且健康。肉类的品质通常取决于成分质量(肥瘦比例)和多项适口性因素,如外观、气味、结实度、多汁性、嫩度和风味等。肉类的营养品质是客观的,但食用品质却全凭个人感觉,是非常主观的。一种食物给人感觉健康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而瘦肉多却能令消费者视觉上感到肉质健康优良。由于消费者的这种认知,业界存在诱因继续使用乙类促效剂。

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不当使用乙类促效剂(包括盐酸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可令其残留在食用组织中,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研究显示,盐酸克仑特罗在食用组织中非常耐热,经摄氏100度沸水煮过后仍呈稳定状态。一般家居烹调方法(例如以沸水烹煮、烤焗、煎炒和以微波炉烹煮)均不能消除这些残余。而且研究人员发现有小量药物由组织迁移到旁边的液体或肉汁。盐酸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的中毒症状包括精神紧张、头痛、颤抖、口干、胸痛或胸闷、心率过速或不整、痛楚蔓延至手臂或肩膀、噁心、出汗、昡晕、癫痫(抽搐)、头晕或昏倒。

香港曾发生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个案,当中大部分与进食受污染的内脏(尤其是猪肺和猪肝)有关。在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三年期间,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共录得70宗盐酸克仑特罗中毒确诊个案,涉及163人。二零零三年至今未有接获新个案。卫生防护中心在同一时期内并无录得与沙丁胺醇有关的食物中毒个案。

注意要点:

  1. 根据香港法例,盐酸克仑特罗和沙丁胺醇均为违禁物质。
  2. 本港设有监察制度,检测食物是否含违禁兽药残余。
  3. 所有不适宜供人食用的肉类及肉类制品均获妥善处置。

给业界的建议

给消费者的建议